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遵循艺术教育规律,践行“尊重艺术个性,完善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多学科的优势,在技能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以科研深化教学、以展演促进教学、以实践检验教学,确立了符合教育规律、突出教学中心地位、适应音乐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学思路,并形成了音乐师范教育“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专业特色,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优化课程体系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音乐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学院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通过教授传统乐曲、演奏技巧和演绎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内涵,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学院依托办学特色与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特色,在保证课程内容全面多元、内涵丰富的同时,凸显传统音乐文化特色,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传统音乐课程体系,涵盖“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广西民族音乐”“民族器乐名作及演奏赏析”等课程,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代文学、民俗艺术等与音乐课程的融合发展,发挥传统音乐文化对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加强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
推进艺术创作
学院为切实推动音乐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工作,深入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音乐教育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入选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重点A类课题,“音乐专业省级一流课程‘螺旋式’建设研究与实践”入选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2023年重点课题,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门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5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作品260多篇(件),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1项,入选第12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艺术教育优秀论文1篇,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院鼓励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音乐创作素材和灵感,探索新的音乐表达方式,创作富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音乐作品。目前,学院音乐艺术创作成绩突出,组织创作的广西区域“时代先锋”人物音乐剧《青春之歌》光荣入选“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融合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品《裙摆摆》获得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创编的民乐合奏曲《南流丝路行》《舞欎丝路醉汉郡》《丝海寻梦——东盟丝绸之路幻想曲》分别荣获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器乐类一等奖、第12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类最佳作品奖、广西第十届音乐舞蹈比赛乐曲创作一等奖。
注重艺术实践
拓展音乐教学第二课堂
学院定期组织传统音乐演出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演出,更好地呈现传统音乐作品,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性。如学院教师周雪飞(国家二级导演)与博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排演了《绿珠女》,将本地文化历史故事与采茶戏有机结合,弘扬忠贞、勤劳、善良、孝心等传统美德,鼓励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桂南采茶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参加玉林师范学院文艺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暨2023年小平山镇平安建设、民族团结文艺汇演,古典舞《牧马人之歌》将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异域风情》《藏族组合》给观众带来了民俗文化的视觉盛宴;《国家》《如愿》等歌曲唱出了对党和国家的深情,激发了观众的爱党爱国情怀,唤起了观众对革命精神的追忆。该活动是学院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青年学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以及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壮志豪情。
同时,学院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跨地域的音乐交流和合作活动,与其他高校的音乐团队或传统音乐专业学校开展联合演出,聆听音乐文化讲座。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人交流与合作,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地域的传统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将其应用于自己的音乐实践,丰富音乐表达和演出。比如邀请大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的主创人员及演员在学校举办桂南采茶戏保护传承与实践讲座,指出采茶戏要提炼人物的特点,走进剧情,遵循创作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意象化的行动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题材与风格,突出采茶戏的歌舞性和层次感。此次讲座使师生近距离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音乐教学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一方面,学院重视教师的传统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传统音乐知识储备、流派的演奏、演唱和教学经验;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针对传统音乐的有效教学方法、熟悉传统音乐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力;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计划,提供传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课程,促进师资队伍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融合,提升师资队伍的传统音乐教育素养。例如,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合作开设跨学科课程,增强教师的文化修养,强化教师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担任讲师或客座教授,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指导,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比如,学院邀请玉林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钟玉坚、玉林市群众艺术馆戏曲部主任张宇等人为选修“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课程的学生作了题为《“国粹”进课堂——戏剧行当造型》的课程展示,不仅让师生近距离观看戏曲表演、了解戏曲常识,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而且有助于师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学院还与传统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互访、学术讲座、合作研究等合作项目,促进师资队伍的交流和互动,扩大音乐教师的教学影响。(刘辉)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