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业带出“金牌”团队——记南昌大学“老表教授”洪一江

来源:河南高校资讯网 时间:2022-07-14  阅读:次   |
42.9K

洪一江(左三)在给学生讲解鱼类混养知识。(学校供图)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洪一江,皮肤黝黑,脸上满是风吹日晒的印记,每年服务基层超过80天,被农民称为“老表教授”。洪一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做班导、带实训,硬是在“土”专业里带出了一支“金牌”科研团队。

  水产养殖专业有多“土”?作为南昌大学唯一的农口专业,学生大多踩线调剂而来,对专业学习并没有太多热情。

  但洪一江一提起水产养殖就来劲。2013年,该校水产养殖专业获选江西省卓越计划,2014年又争取到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长期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的洪一江深知,光有“卓越班”的头衔还不够,水产养殖不只是“养鱼”,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怎样才能获得和提升这种能力?“不停地实践,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生产现场。”洪一江团队的很多突破都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完成,生命科学学院便鼓励本科生都到实验室来。

  “以前,有农户自发在水稻田里养鱼,种养面积不大,效益也不高。但我们觉得这种模式很好,生态、优质,也符合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新期待,可以试试看,于是就组织相关专业的师生一起开展研究。”在洪一江看来,广袤的大地既是提升专业教师与研究人员素质和发挥技能的舞台,也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平台。2016年5月,“稻渔工程”团队应运而生。

  6年来,洪一江带着学生,足迹遍布江西30多个县(区),将传统“稻鱼”变为新型“稻渔”,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稻鳖共作”“稻虾共(轮)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6类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帮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学生邱惠敏清楚地记得,2019年暑假,她跟随老师到抚州市东乡区调研。当地没有河流,生活和农业用水均来自水库。然而,受畜禽养殖污水影响,东乡区多处水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死亡,百姓赖以生存的农畜业受到重创,许多青壮年离开家乡谋生。

  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后,“珍蚌珍美”团队逐渐走向成熟,创造“鱼—蚌+”生态治水模式——以珍珠蚌的滤食作用为核心,混养多种鱼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一改当地旧貌。如今,“珍蚌珍美”项目累计推广30万亩,覆盖7个省份;项目治理水域总面积超过1万亩,建立5个项目示范基地,带动就业6000余人。

  2020年,洪一江带领“稻渔工程”团队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他带领“珍蚌珍美”团队在第七届大学生“双创”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得金奖。

  “这些年,水产养殖专业成立很多团队,师生共同参与,以团进团出的方式,就某一具体研究项目开展工作。”教师胡蓓娟介绍,“创建‘珍蚌珍美’项目时,养殖尾水处理还是一个超前理念。洪老师在江西、浙江、重庆等地设计了3个试验站,打造从育种、保种到健康养殖,再到生态服务的全新生态治水模式。”2017年,刚从国外学习归来的胡蓓娟,被洪一江推上了项目前台。

  近年来,团队获得不少大奖,洪一江却依旧风尘仆仆地奔走于田间地头。长期扎根基层研究,他对农业如何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10年,洪一江和他的团队着手对南丰甲鱼进行育种,一开始,便提出了依靠龙头企业和带头人解决甲鱼品牌不强等问题。

  在众多甲鱼养殖户中,洪一江选择了返乡创业的吴国辉,并手把手地教他养甲鱼。“新农村,需要像吴国辉这样有情怀、有闯劲的年轻人。”

  2020年的一个深夜,吴国辉忽然打电话给洪一江,带着哭腔说:“塘里的甲鱼都翻了肚子,办法都用尽了,怎么办?”

  洪一江随即带着学生赶到南丰。“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你先不要着急。”一见面,洪一江就对吴国辉说。

  团队迅速制定了方案,帮助养殖户挽回了损失。但洪一江并没有停止思考,而是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学院建起了一个从源头防治类似养殖问题的机制,“不能损失来了,再去解决问题”。

  在团队的帮扶下,江西添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甲鱼种苗领域的大企业。现在,南丰县正在洪一江团队的帮助下,打造规模化的甲鱼种业基地。“水产种业需要长期研发和积累,江西水产种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团队的努力。”洪一江说。

  指导做大做强50多家企业,如今,合作企业年总产值近10亿元,帮扶超过5000人实现脱贫致富。临近退休,洪一江还想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舞台,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