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结合做好高考志愿填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6-21  阅读:次   |
42.9K

  眼下,考生和家长们开始为高考志愿填报而忙碌。今年高考全国共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加,可以说关联着千万个家庭。如此之大的规模群体,在商家看来,无疑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近年来,各类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火热起来,各种良方秘籍纷至沓来,各色填报技巧漫天飞舞,各路机构专家指点迷津,已然形成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产业链。

  简单说来,高考志愿填报是依照高考分数这个最大实际和核心要素,由考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素养、个性专长及未来规划,广泛获取家长、师友、亲朋等各路信息,通过指南专刊、高校网站、招生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在成绩、高校和专业之间不断寻找最优决策的平衡点,进而完成高校和专业(组)志愿填报的过程。

  当然,高考志愿填报直接关系到考生在未来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内容,影响乃至决定着考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潜力。从这一点来讲,高考志愿有如人生的导航标,理应给予充分重视。但一些家长盲信所谓的志愿规划师,为购买志愿辅导服务动辄花费数万元,或者抱有“升学加分项”“低分上本科”等过高心理预期,错认为报好志愿相当于多考几十分。显然,这些皆是不够理智和明智的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的深层逻辑是回归公共性,而不是高额的定制服务。针对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一些乱象,考生和家长务必保持清醒与理性,切勿病急乱投医,有效避开志愿填报服务的“深坑”。在这里,笔者想从道和术两方面加以说明阐释。

  从道的视角看,首先要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格局,谋划未来。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的新发展格局,物理、数学、生物的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涌现,构成了高考志愿填报新的背景板。透过国家政策看专业导向,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对基础学科、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的倾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在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的人才急需,足见高等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之密切。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势必要融入在未来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以长远眼光洞察国家政策导向和就业市场变化,在具有前景的事业中充分唤醒自我、谋向未来。

  其次要锚定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释放潜能。而今,社会职业、行业产业体系丰富多样,分流、分途、分业既是现实需求,又是社会必然。高等教育已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实现多样化的高质量发展,不光有类型多样的普通高等教育,还有“北京将高职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高职毕业生在清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当老师”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带给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进入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大学,就是选择一种流向、途径和学业,开启一段体验、探寻和发现自我的新阶段,皆能展现青春风采、释放潜能活力。

  当然,还要抓住新高考增加志愿选择权的新机遇,追逐适配性。新高考模式下,不少省份的可填报专业志愿数量激增。更多的志愿数量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考生完全可以结合兴趣、能力和理想,提高同专业、高校之间的适配度,提升志愿满足率和满意度。其实,志愿填报的道,不在于分分计较,关键要结合自身志趣、能力,开启成长的加速度。

  从术的视角再论,新高考模式下,面对志愿如何选择和排序的问题,有几条理性应对的共性技巧。一是以当年分数对应位次为基点,通过位次转化,查阅往年该位次对应分数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二是正确认知排序位置,结合计划数变化情况,预估可满足的高校、专业,报考志愿时以冲、稳、保的策略,冷热搭配的安排,形成合理分数梯度。三是以高中学习的优势科目为参照,建立与大学专业内涵及主干课程的有机关联。大学专业学习往往是对高中知识储备的拓展和精进,根据优势科目报志愿,利于大学阶段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四是把握专业、高校的优先性应因人而异,如考生已有比较明晰或坚定的职业规划方向,建议先考虑专业,优质专业不会脱离大学而单独存在。另有一些考生想在大学阶段尝试更多探索发现,对此则应在能力范围内选择学科专业门类全、学科交叉融合好、人文底蕴厚的综合性大学。有道者,能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有术者,会有效解决问题,正确地做事。道与术相辅相成,道术结合,就能从自身出发,更有可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作者张立迁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