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深圳信息职院建强校企创新链—— 企业“出题” 学校“揭榜”
仅10年时间,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从年产值不满600万元,成长为全国激光与智能控制集成领域巨头,总市值超100亿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泳全作出重要贡献。他带队协同企业开发新技术,10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帮企业创收3亿多元。
近年来,深信院将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集聚、积淀深厚等特色优势,作为科研主攻点。校企共建特色科研团队和大平台,聚焦于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中间环节,做好科研攻关、育人,为高职院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出新路。
评价“杠杆”激发创新动能
原来,国内很多生物医疗检验企业荧光免疫分析仪等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深信院博士靳京城带队,成功攻克“深锐截止滤光模块的研制与产业化”技术难关。该成果已为多家生物医疗检验公司提供了国产高端光学元件。
“学校用好评价这一‘指挥棒’,引导教师紧瞄国家所需、学校所特、个人所强,确立科研攻坚的重点和方向。”深信院党委书记刘锦介绍说,深信院将90%的学校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权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政策刚出来,学校就有两个大项目成功转化。靳京城的技术成果就以331.54万元作价,入股投资徕泰(佛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靳京城拿到了90%的股权。
“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我更有科研成就感。”深信院高级工程师胡涛把主要精力花在技术服务上。学校为胡涛等专注技术服务的教师,开辟新的职称上升通道,只要科研成果转化总额达240万元,就可参评正高职称。
“学校努力做好分类评价改革,让各类优秀人才都能在各自专长的赛道上脱颖而出。”深信院校长王晖表示,学校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并分类型修订职称评审标准。对擅长跟企业打交道的科研人员,学校重点评价其成果转化效益、技术推广成效等。学校将科研成果和业绩分为平台(团队)建设、科研项目、技术转移项目等四大类。其中技术转移(横向)项目的奖励和计分均高于纵向项目。
教师科研创新热情高涨。2019年以来,深信院获企业横向项目等技术转移项目187项,合同经费近4000万元。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60.77%。
基金“杠杆”撬动科研热情
“目前团队有10个人,近5年,我们拿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厅级基金。”得益于学校给平台、给资金、给支持,深信院教授董志君牵头成立滨海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董志君团队与考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努力破解尾矿建材固废处理技术难题。
“大成果需要科研大团队、大平台做好支撑,更好地发挥科研领军人才的带动效应、服务能力。”王晖表示,深信院按物理空间实、研究队伍实、目标任务实、投入保障实的要求,创建深信创新港和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突出重大平台的聚集效应和服务效应。
深信创新港由深信院联合高校、头部企业等,围绕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等“高精尖缺”领域,共建高水平科研实验室等六大功能创新载体,投资将超2亿元。目前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创新平台已进驻创新港,引进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等为学术带头人的7个科研团队。目前,深信院已建立省市校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现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2个省、市、区、校级实体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智能无线通信与网络研究所等18个非实体科研机构。
如何扶持更多团队用好学校大平台,帮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深信院与龙岗区科技创新局每年各投入1000万元,设立创新扶持基金。企业“出题”,学校教师“揭榜”后,由基金先支持学校团队开展前期风险较大的研发工作。成果呈现良好应用前景时,企业可自愿参与投入,转化所得由参与方共享。基金“杠杆”极大撬动了广大教师和中小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的热情。
“三部曲”打造科研“小巨人”
在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产值不到3000万元时,深信院教授王新中就带队,与企业联合研发新型低蓝光高光效健康全光谱LED等。很多成果转化为市场热销的产品,助推旭宇光电年产值突破4亿元。
“我校鼓励老师主动服务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做好‘雪中送炭’式的科研,助推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大做强为‘小巨人’。”王晖表示,深信院倡导教师们践行“三部曲”理念,先融入产业,再服务产业,最终要引领产业。学校很多教师通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帮很多中小企业跳出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等传统发展路径。
在深信院支持下,教授刘广超创办深圳市冰海科技有限公司,所销产品在南亚某国PCB智能装备软件细分领域占据近半市场份额。深信院与冰海科技联合,牵头全国26所高职院校、10家工业软件领域头部企业,共同成立工业软件职业教育集团,着力推动工业软件领域的产教深度融合,培育更多高素质的能熟练使用国产工业软件的人才。
2016年至2021年,深信院联合冰海科技、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科研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共建一批技术技能创新与服务平台、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其间,学校利用这些平台为210家企业提供近300次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收入近6000万元。大量深信院学生更通过这些平台,在做中学、做中创,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