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育人 | 郑州财经学院以“四好四就”打造指尖上的思政教育

来源:河南高校资讯网 时间:2021-11-24  阅读:次   |
42.9K

  当前,互联网突破了育人的传统边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郑州财经学院主动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四好四就”网络育人新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育人阵地路径,加强“互联网+思政教育”建设,筑牢清朗网络空间,扎实开展网络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更具抓手,理想信念教育更有力度,立德树人任务更富成效。

顶层设计好

绘就育人“同心圆”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

  强化完善制度引领。出台《郑州财经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实施意见》,以及网络思政教育、新媒体管理、网络舆情工作相关制度和方案,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和推进;学校不断加大对网络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经费投入,在人员投入、必要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健全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将网络育人成果纳入科研统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对优秀新媒体进行表彰

学校对优秀二级网站进行表彰

  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网络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网络和信息化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学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构建起“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四级网格化工作矩阵,推进校内各部门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构建功能互补、多方联动的网络育人体系。

平台建设好

搭就育人“大舞台”

  拓展网络教育平台。积极做好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平台的对接互动,主动参与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推选等主题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对全校师生开展思政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学习文化精品。培育育人导向鲜明、运行模式健全、传播效果良好的新媒体教育平台,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整合校内各级各类微信、微博、抖音等50余家新媒体资源,融合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开通运营5个郑州财经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粉丝数累计突破20万,年均浏览量突破1000万次,每年我校多项新闻作品荣获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学校微信视频号荣获“全国影响力高校视频号”。培育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大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催生网络文化成果。

学校教师在郑州市“学习强国”答题挑战赛中获奖

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

学校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学校官方视频号获全国影响力视频号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发挥各类媒体传播特色,推动多种媒体协同发力,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河南故事、郑财故事,全景式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就。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红色思想;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宣传;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组织和推送大量关于师生思政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内容;网络中心平台大力宣传计算机安全、移动终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及安全事件处置等信息。

文化供给好

创就育人“软实力”

  打造网络文化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系列活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党史讲坛”等具有较强时代感、创新性、实效性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丰富正面舆论供给,有效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加强网络育人研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研讨,引导广大教师产出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网络育人研究成果,为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学校举行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推出网络文化精品。不断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培育申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产品的创作生产。

  《以精品育人心——新媒体育人实践与探索》《校园网络网格化管理,助力思政教育精准化》获批省教育厅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纪录片《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与祖国同风雨》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战“疫”优秀网络作品;微电影《恋砚—黄河情》《人民教师无尚光荣》在郑州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国梦“微”力量微电影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新闻作品《春晚郑州分会场上出彩的郑财人》荣获“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新媒体类一等奖。官方新媒体创作推送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近百条,聚焦郑财人防汛救灾和支援抗疫的原创话题引起广泛热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建设一批网络思政精品课程,录制《开学第一课》微课,举办思政微电影大赛,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相互补充。

安全维护好筑就育人“新生态”

清华大学李彬教授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作专题讲座

河南教育高杨总编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进行培训

  培育网络思政队伍。坚持专兼结合,注重教师队伍引领,学生队伍协同,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围绕网建、网管、网监、网评、网研等重点领域,加强网信人才队伍、新闻宣传队伍、舆情工作队伍、网络评论员等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成立新媒体中心,建立指导教师团队,致力学生新媒体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善于运营网络媒体的校园“网军”。推进“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培养计划,选拔教师、学生骨干担任网络文明传播使者,提升网络素养,传播正能量。

  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聚焦责任落实,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校园二级单位各类网络平台的管理监督,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强化信息发布审批程序。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部门联动工作制度,把握网上舆论主导权,防范风险。(杨建伟 赵艺)

学校对“校园好网民”进行表彰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