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升达经贸学院学子利用社会实践重温党史

来源:河南高校资讯网 时间:2021-11-25  阅读:次   |
42.9K

  本网讯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让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党史、学习党史,自去年暑期以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掀起了“赓续党建血脉 传承红色精神”等为题的党史学习热潮;并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大一至大三学生深入省内红色基地、革命老区开展“追溯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学党史社会实践活动。一年多来,参与这项活动的大学生达5000多人次。

追寻红色足迹 ,让社会实践的主题变成“红色”

  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从2017年推行与实施以来,一直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每年都会有数千名学生报名参加。该项活动曾多次受到省教育厅以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去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校团委重新调整了社会实践实施方案和活动主题。要求全校各二级学院按学生所在属地和籍贯开展活动,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核心,以“追寻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重温党史为主题。从去年暑假始,全校12个院系共选派118支小分队(每个小分队5到10人不等),分赴全省各地:如大别山区、信阳新县、开封兰考县、林州市红旗渠、新乡市刘庄、辉县市太行山革命老区、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馆、焦裕禄烈士陵园、豫西抗日纪念馆、新郑市烈士陵园等地进行党史实践学习。尽管疫情肆虐,参加学生仍超过5000余人次。凡是到过这些红色基地的学生无不表示,通过这样的实践与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党的感情与热爱,更加坚定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自己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挖掘红色故事,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永恒主旋律

  几十年来,有关红旗渠的故事,一直被广大人民传颂着。林州市红旗渠也是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基地之一。去年暑假,会计学院党史学习小分队在林州红旗渠青年洞、老炮眼等地,重温了修建红旗渠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家亲临其景再次体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纪念馆,大学生们参观并详细了解了优秀共产员杨贵(原林县县委书记)当年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辟太行引漳水,修建了一条长达1600多公里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的感人事迹。被人称为敢死队(除险队)队长的任羊成,在当年的施工中,他一次次用自己生命维护了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正常进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类似这样典型事例还很多,可以说凡是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一个个红色故事,就像一枚枚红色的种子,都深深的种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大家都被当年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震撼着。从林州的艰苦创业史中,充分印证了幸福是靠我们奋斗出来的。”这是同学们对红旗渠的感悟。

访谈红色人物,让时代楷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在兰考县张庄村,乡人大代表文振民向学生们讲述了有关焦裕禄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兰考任职。当时的兰考被风沙、盐碱、内涝三害灾难折磨的民不聊生。“正是因为有了焦书记,才有了兰考人民的今天”,老百姓如是说。是啊,正是在焦裕禄精神的影响和带动下,涌现出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赛中,不仅实现了焦裕禄治好沙丘的遗愿,更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庄村近些年通过旅游促增收,产业的多元发展让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探索张庄村建设美丽乡村的方法,同学们走进焦裕禄纪念馆,认真参观学习了焦裕禄生前事迹。向当地村民详细询问了焦桐的故事,调查张庄村的发展变化史。

  与此同时,学校组建的青马工程力行实验班、国旗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等各学习党史实践小分队,在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馆等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豫西抗日纪念馆、在信阳新县红色教育基地、在新郑市烈士陵园等地,同样开展着各种各样的学党史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学党史实践活动,同学们撰写各类学习心得文章1000余篇。同学们激动地说,他们会把这种做法一直传承下去,让信仰之火代代接力,让红色精神的火炬,照亮一代代青年大学生未来的前程,让用共产党人的热血与生命染红的旗帜,千秋万代永远飘扬。(陈 军 金籽硕)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