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来源:河南高校资讯网 时间:2023-04-21  阅读:次   |
42.9K

大数据视角下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王义立 卢君红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210000

  【摘 要】大数据视角下,信息化、智能化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学科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资源出现,加速了各级党委、政府引导下的文化产业链跨界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化城市提质增效。各级党委、政府为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供了足够的应用场景及发展空间,同时,对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监管,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链良性循环。

  【关键词】大数据 文化产业 信息化 艺术管理

  引 言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把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新业态提到了国家层面。不论是文化产业的思想内涵扩展,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内容的创新,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理论赋予的时代要求。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全球大数据时代的必然,是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重塑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展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场景,也促进了大数据数据要素的技术创新及文化产业链的创新。

  一、大数据视角下,文化产业学科创新及人才资源重要性

  以文化产业的学科创新艺术管理为例,它不是单纯人们认为的“动词+名词”管理艺术,或是艺术方面的管理,这只是艺术管理学科研究的一方面。其属于公共管理学范畴,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艺术管理,一方面,是对从事艺术类相关的一些人或活动进行管理或者监管,另一方面,是政府对文化艺术组织及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的监督管理活动,所以属于公共管理学范畴,而非艺术学范畴。国家高等教育院校招生对象为文化课考生,而非艺考生;高等教育院校课程设置多以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创新管理、毛概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大管理学主干学科为主。我国高等院校由于学科交叉原因,大多“普招”高等院校(相对艺术类院校来讲)也设置艺术专业,艺术类院校也设置管理类专业,例如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管理即是相关管理类学科。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学科创新设置,大多设置在文化产业学院。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管理学,是多维度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国家艺术修养的范畴包括:乐器、美术、音乐、鉴赏活动等内容,从“高校”课程设置来讲,如艺术概论,中外流行音乐史、中外美术史,艺术鉴赏等。即可看出当代“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素养能力培养,这是对今后从事艺术管理专业能力的提高;文化艺术法律法规、毛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艺术管理从业者监管能力的再提升;观众拓展与票房、艺术市场学、市场营销学、经纪与代理、艺术筹资与实践等等课程是强专业性内容学习,则是普通大学生所不能伦比与兼顾的。所以,我国目前“高校”文化产业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是非常前沿与必要的,是大数据视角监管下,网络智能化发展时代,政府信息化、娱乐界、影视界、网络新媒体、广电新闻等监管人才的摇篮。

  二、大数据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化城市提质增效

  大数据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是一个基于数据和内容的产业,涵盖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影、数字创意、数字出版、游戏、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听、在线教育、沉浸式体验等行业,积累了大量可以作为原材料的数据资源,可复制低成本的文化产品,具有效益和可消费性。据有关资料统计,文化产业的数据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政务数据。另一方面,我们已在《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探讨》一文中已经研究过,新一代高速、移动、信息化、智能化泛在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网络传播平台等海量数据行为,这也是文化产业艺术管理范畴。

  根据技术与产业融合理论,融合发展主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渗透产业,使产业内部延伸、重组、实现跨界融合,促进现代化城市提质增效。所以说,大数据既是一种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又是一种数字技术【1】。例如,2023年第四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运用AR 、VR、XR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意虚拟影棚拍摄、制作、演示洛阳元宇宙之“牡丹城之夜”生态,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美好的现代化光网城市生活完美融合,增添游客特别是青年群体对河南洛阳的认同感和体验感,带观众沉浸式徜徉在牡丹幻城,享受洛阳独有的神秘浪漫。

  三、大数据与文化产业链跨界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大数据是一种数据集合,其获取、存储、管理及应用数据的能力都远远超过传统通数据库软件,其可以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结合国家网络强国建设、5G、云计算、区块链、信息化智慧社区建设,探索数字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链相结合的商业应用场景,促进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广泛使文化产业链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国家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对于数据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预测能力,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统筹优化、协同发展。 例如,河南郑州马寨镇“区委书记项目”,就是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分析农村社区地域特色、发展优势、历史文化资源条件,及辖区周边一百多家企业资源优势,充分进行数字技术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机制,不但准确判断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所在,设置农村电商项目;而且实现本区域资源共享,同时解决各企业资源不平衡问题,从而提高了农村文化产业生产效率和个性化发展,进而加快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发展鸿沟。另外,培育荆胡社区云直播项目;贾寨社区着重培育发展农村电商、抖音项目孵化、短视频创作、云直播、云演艺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体验的信息化文化产业链项目,充分发挥大数据赋智赋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引导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和居民发展转型的数字化潜能。形成文化产业领域欣欣向荣、万物竞发、竞争有序的发展局面,促进农村社区产业链全面升级。

  四、大数据视角下,政府对文化产业链信息化监管创新

  一是大数据做“安检门”,信息化审查、治理 提升当前泛娱乐化的短视频、自媒体、微影视等UGC模式、平台发布的无限制性及消费者畸形落后的审美等,是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把好“核心价值观取向”关口,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传送带”和“安检门”,防范暴力欺凌化宣扬、恶俗化宣扬、贫瘠出名化宣扬等以“数据流量陷阱”为目的的泛娱乐文化产品,广泛宣扬、推荐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精神面貌的文化精品、时代精品,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信息化审查水平和治理水平。例如,我国在今年3月21日发布网络表演领域首个团体标准:《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术语》,针对短视频、网红节目、自媒体直播等新兴行业化媒体做出规范化约定。

  二是大数据检测、监控网络平台 大数据检测、规范网络直播平台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网络服务平台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不良信息,应当起到“防火墙”作用,立即停止传输,采取断开连接、屏蔽、删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严禁过度推送、稿源失序、内容适当、价值失范等一系列网络视频、网络小说等环节软色情图文、网络游戏内容;加强网络直播账号注册管理和账号分级管理,每半年向网信、税务部门报送存在直播营利行为的网络直播发布者个人身份、直播账号、网络昵称、取酬账户、收入类型及营利情况等信息,配合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活动。不允许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直播发布者通过虚假营销、自我打赏等方式吸引流量,误导消费者打赏和购买商品。要求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服务机构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不得策划、帮助网络直播发布者实施逃避税;网络直播发布者开办的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应依规定设置账簿。要求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服务机构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不得策划、帮助网络直播发布者实施逃避税;网络直播发布者开办的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应依规定设置账簿【2】。

  三是大数据巡查、监控娱乐行业 不良万象表现一,产业链(“饭圈”行为),粉丝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但非理性追星行为(“饭圈”追星)和不良粉丝文化是黑灰偶像产业链的土壤。“饭圈”乱象表现形式多样:从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赏,到通过号召粉丝、雇佣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再到组织粉丝跟机跟车围堵明星,妨碍机场、酒店等正常服务和秩序;人肉搜索、造谣攻击、网络暴力(欺凌)等行为时有出现;或制造话题、挑动对立、干扰舆论……诸此等等不良现象,既有盘根错节的资本和利益链条,也有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3】。

  表现二,数据造假、暗刷流量: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网红经济”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制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甚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放心。整治“刷单”“刷好评”黑灰产业链,到规范从业者年龄限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

  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制轨道。

  表现三,职业水军、经纪公司是网络黑灰产业链的主力军、主要炮制者,必须严加整治。现今社会是全民触网年代,“饭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黑公关、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的群组账号等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网络秩序等网络暴力行为,要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络平台。

  这些文化产业网络领域不良现象,已经列入国家网信办、国办、中办、公安部门等管理范围,是今后管理的新领域。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蓬勃正举,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数字化文化产业链、新业态正以崭新姿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数字化政务、数字化人民币等创新产业链的使用,大力促进人类全新生活科技含量及高素质人才链发展。

  参考备注:

  【1】许安明,大数据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内涵、机理与路径[J].求索,2022-7-28

  【2】部分内容选自,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Z],税总所得发(2022)25号,2022-3-25

  【3】邹翔,治理饭圈乱象,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J](部分内容).人民日报,2021-8-17

  作者简介:

  王义立,笔名Vox-Angel(天使之语),女,汉族,出生于2002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锐派小作家,曾荣获第二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国家奖,中英文学交流协会CELCA主办的“新青年之声”系列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奖。201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有作品《齐心协力,筑梦远航》、《志存高远,心向蓝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愿科学家精神气贯长虹》等几十篇文章见于报刊、杂志、新媒体等。作品《愿科学家精神气贯长虹》入选学生语文试卷和考试题目,学术论文《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探讨》入选国家级杂志,荣获国际青少年科学与工程创新学会主办的“未来学者杯”青少年科研创新评选活动优秀论文奖。

  卢君红,女,笔名倾国倾城、無雨浪漫等,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法学学士,郑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河南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二七区人和路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代表作有警示小说《MBC达人》、《心灵舞者》、《消防轻音乐》、《群众工作》。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