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进旅游专业文化育人提能增效

来源:河南高校资讯网     时间:2024-08-07    阅读:

  本网讯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特点,联合新乡市文旅产教联盟、新乡市旅游大数据平台中心,校地结合,校企联动,积极探索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全过程文化育人模式。

  一、校企联动,“供需桥”搭建多元协同育人新平台

  学校积极整合政府部门及合作企业的丰富资源,牵头成立地方文旅产业产教联盟,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凝聚育人合力。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旅游专业特色文化育人工作办法》。组建校企混编团队,积极推进文化研究和平台载体资源建设。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背景,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与银基、宝泉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精准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桥”。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岗位分配角色,挖掘岗位内涵。实现“岗位认识→岗位专项技能→岗位文化底蕴”的校企联动文化育人模式。坚持“精准请进来+主动走出去”,实现校企人才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使学生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培养出更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近千名毕业生成功就职于国家知名企业,其中30%晋升为企业管理人员,学生荣获“企业优秀员工”的比例超70%,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高达98%,首旅集团年均定班50人,2021年4人被选派到人民大会堂工作。

  二、细掘深挖,“1+4+N”谋划特色文化育人新格局

  学校充分发挥太行南麓、卫水之滨的地理位置优势,实行“1+4+N”融合,推进文化特色融入专业课程。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自信”为核心主线,“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四观引领,绘制文化元素图谱,融合N类课程。邀请文化大师进课堂,开设“双师双导”《模拟导游》核心课程,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共提升。整合文化类课程内容,跨学科建设《文旅产业基础》平台课程,形成全面、系统文化知识结构。根据专业成长需求,设置旅游专业《康养旅游》方向课程,培养专业文化素养。围绕学习兴趣,开展《中华茶艺》《中华饮食文化》等实践课程,增强文化元素认同与传承。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弘扬“爱祖国、爱学生、爱教育”的师道文化和勇于创新、改进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近年来,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4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国家竞赛中获奖励7项,省级竞赛中获奖18项。郭嘉毅等同学荣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三、技术赋能,“三维六度双系统”引领学生文化成长新思路

  为针对文化育人精准实施量化管理,学校开展“三维六度双系统”测评,绘制“文化成长”画像,实现闭环管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原则,采用“学生德育量化管理”与“学生五育并举评价”双系统测评,在“认知、思想、行动”三层面,设定文化认知程度、文化理解与欣赏程度、文明程度、文化修养程度、文化实践程度、文化创新程度六维度监测,每月绘制“文化成长”画像,分个人、班级、专业三角度考核文化育人效果。对于学生薄弱方面实施“同伴学习、家校共育、校企联合”培养,温润心灵,涵濡化人。系统打破了数据壁垒,落实多元评价,支持管理决策,同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异常数据进行提示预警,实现文化育人的全过程监测。

  四、“全”“专”兼顾,“理论+实践”塑造优质人才培养新动能

  学校将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全”与“专”兼顾的特色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开发文化特色课程,形成育人合力。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博物馆研学旅行》《旅游美学》等多门特色理论课程,将传统文化、美育等有机融合,推动学生在人文素养、技能实操、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实践课程走进校企合作博物馆、红色旅游景区、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非遗文化体验馆等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双元主体协同文化育人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地演出活动,通过美育展演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构建了集文化熏陶、教育实践、知识传播、艺术感染等功能于一体的美育实践平台体系,营造昂扬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育人实践工作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荣膺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马克思主义社团荣获河南省文明社团称号,多个学生团队入选全国、省级志愿服务团队。(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