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十三分之一 ——河南力促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5-18  阅读:次   |
42.9K

  ■关注大学生就业

  1076万,81.7万。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创1076万新高,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高校毕业生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总体较去年增长11.1万,达81.7万人,约占全国的1/13。

  近年来,河南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2018年至2022年,河南高校毕业生总量从57.3万增加到81.7万,增长率达42.58%。

  毕业生体量大,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加之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河南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全省“十大战略”首位,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稳就业、保就业的首位,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

  精准施策,政策护航聚合力

  81.7万,81.7万。

  “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一个毕业生,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河南81.7万名高校毕业生,背后就是81.7万个家庭的未来。

  “就业要两头抓。一头抓发展提供更多岗位,一头抓调整优化高校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提供与需求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

  “大学生就业是重大民生工作,要精准施策,重在搭平台,重在拓渠道,重在市场主体培育,重在教育引导,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大学生就业工作高质量。”河南省省长王凯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四个重在”的具体要求,并把大学生就业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领办项目,多次听取汇报,协调解决有关困难。

  教育、人社等17个省直部门健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高校落实“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院系领导落实责任、各部门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国家政策的牵引和指导下,河南省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相继出台并形成体系。

  ——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等10余个政策文件,开拓政策性岗位空间,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规模;深入实施特岗教师、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积极对接省军区,提高毕业生入伍比例;支持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出台《河南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办法》,设立15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把保障大学生创业作为重点,实现“创有所助”。2013年—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投入3600万元,培育扶持62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助力大学生创业项目健康发展。

  ——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各地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实施省级“招才引智”计划,以及“智汇郑州”“河洛英才”“诸葛英才”等地方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留豫就业创业搭建广阔平台。

  ——出台减税降费、加强融资支持等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细化企业纾困帮扶措施,规定企业每吸纳1名毕业生给予1000元一次性补助;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给予见习单位每人2000元见习补贴,最大限度稳定岗位供给。

  “受疫情持续影响,特别是去年又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我们公司经营受到重创。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红利。”采访中,郑州电之商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王耀宇告诉记者。如今,该公司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今年吸纳了30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搭建平台,统筹资源拓岗位

  81.7万,186.3万。

  截至目前,河南省搭建平台,统筹各方资源,已为81.7万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186.3万个。

  日前,在郑州轻工业大学双创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了2022届毕业生“直播带岗”活动。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黄荣杰化身“主播”为毕业生代言,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负责同志直播连线,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向企业“推销”本校毕业生,为毕业生推介岗位。

  当天,该校“直播带岗”活动共吸引1万余人观看,相关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200多名毕业生现场匹配到了适合的岗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河南高校“直播带岗”已从过去的点式探索,发展为现在多数学校的自觉行动。

  “市场岗位信息是实现毕业生就业的核心要素。我们抓住了就业市场体系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就抓住了就业工作的‘牛鼻子’。”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表示。

  为了这全国“十三分之一”毕业生顺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河南省精心谋划,提前布局,健全三级就业市场联动机制,并通过“直播带岗”“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万人助万企”等多种形式,搭建供需对接“大平台”,有效提高人才供需契合度。

  “2009年,我省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后,在全国率先建立‘全国分市场暨省级市场—14个省级分市场—156个校园市场’三级就业市场联动机制,建立企业招聘资质全省高校互认机制,推动省校、区域、校校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努力为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搭建平台。”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李班向记者介绍。

  河南各高校把“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作为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就业红娘直播间”“优秀学子家乡行”等活动,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招聘场景,在开拓就业岗位的同时,积极开展人才供需对接调查、毕业生就业跟踪走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河南各高校走访了1498家大中型企业,走访后新增企业839家,开拓岗位49439个。

  同时,依托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设立“万人助万企”线上双选会专区,全天候为毕业生提供招聘服务;根据企业招聘需求,依托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万人助万企”线下双选专场活动;帮助企业进校园,宣讲企业文化,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企业实习就业;搭建校企共同参与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平台,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匹配度,解决企业招聘难问题。

  面对疫情散发态势,河南及时暂停现场双选,积极对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密集开展春季招聘月、“同心抗疫促就业”等网络双选会,全天候、不断线为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

  建强队伍,教育引导赋能力

  280,6699。

  2008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将就业创业指导列入大中专院校职称专业设置范围。职称单列以来,先后有280名教师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126名。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越来越多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其中,目前全省高校就业创业专职指导教师已达6699名。

  职称单列只是突出就业育人导向的开始。建立指导教师轮训制度、开展就业创业课题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和本土教材开发等一系列支撑指导教师发展的体系也随之建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副教授马晓慧是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曾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总决赛一等奖、河南省首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然而在2005年刚入职时也曾迷茫和彷徨过。

  她向记者坦言:“职称的单列和支撑指导教师发展体系的建立,坚定了广大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信心。教师在着眼于未来长远、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在2009年开启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河南自2019年起又把就业创业类纳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培育一大批优秀教改成果凝聚一流人才,进而让更多毕业生受益。

  河南省教育厅还通过开展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督查、举办课程教学大赛、遴选就业创业指导“金课”等举措,强化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效;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赛促教,提高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水平;启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首批面向全省普通高校拟遴选5个就业创业指导名师工作室。

  有了强有力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就有了保障。

  “二次考研还是立即就业,你想好了吗?”这是4月29日河南省教育厅推出的今年第5期“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活动。活动汇聚全省就业指导专家资源,围绕基层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等专题,解答高校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天,公益直播课在线观看人数超40万人次。

  各高校结合实际,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服务。郑州大学通过“就业微讲堂”“就业微分享”“就业微访谈”等6项微信服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依托学校就业指导品牌“冯老师就业工作坊”,为大学生提供系列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河南师范大学大力实施基层就业“四大工程”,持续优化“四度保障”,教育引导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突出就业育人导向,实现了就业指导队伍和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双向赋能’,更为我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吕冰说。

  建好台账,精准帮扶促“逆袭”

  8.78万,1.76亿。

  河南坚持每年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今年共向2022届8.78万名困难毕业生发放补贴1.76亿元。

  精准帮扶,当然远不止这些。

  聚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河南省加强分类分析,建立“毕业生就业进展台账”“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台账”两本台账,对81.7万名毕业生做到心中有数,实现“三个底数清”——摸清求职意向、搞清就业困难、厘清指导帮扶需求。

  特别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河南省实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实施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教育、人社等17个部门联合开展“新时代·新梦想”毕业生就业公益帮扶行动,为身体残疾、少数民族、退役士兵、高职扩招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专题培训、举办专场双选会,并广泛开展“131”服务,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职业推荐和1次就业见习或职业培训。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2021年累计培训2724人;今年计划培训5400人,目前各基地正采取“送课上门”“线上教学”等方式陆续开展培训。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孔存涵,便是8.78万名特殊群体毕业生中的一员。孔存涵腿部行动不便,一入校,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便对他给予重点关注。进入求职季,就业指导教师结合他的兴趣、特长等,建立了帮扶清单,对他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目前,孔存涵在学校的帮扶下,成功签约北京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融软件开发工作。

  像孔存涵一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政策机制作用下,正通过各方努力,克服就业困难实现“逆袭”,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今年2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河南省考察指导就业工作,对该省“五路并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典型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