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小眼镜” 家长还须多上心
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首次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明确今后将每年春季学期的3月和秋季学期的9月,作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以多种形式宣传视力健康,引导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可怕的事情。”一位眼科专家曾这样说。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视力健康尤其牵动社会各界的心。为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由人民网主办、人民在线承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
近视防控需引导,抓早抓小很重要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相关负责人宋士勋在论坛上介绍,根据近期发布的监测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男生近视率为49.2%,女生为56.4%。从不同年龄段来看,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从2018—2020年的监测结果来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宋士勋说,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较2019年(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与2018年(53.6%)相比,仍下降了0.9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一定缓解。2020年全国幼儿园大班6岁儿童近视率与2019年相比持平,与2018年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2020年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率为20.7%,较2019年增长1.4个百分点,较2018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同时,低度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放缓。在近视学生中,2020年中、高度近视比例较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初高中学生的高度近视较2018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说明高度近视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防控高度近视的发展。
2020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对此,宋士勋表示:“高度近视危害不容忽视,它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是需要重点防治的致盲性眼病。”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近视低龄化仍是当前防控难点。”宋士勋说,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的达19.1%,与防控目标(3%)差距仍然较大;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显示幼儿园和小学是我国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视危险因素较广泛存在,比如学生户外活动不足,使用手机、平板的视屏时间超过2小时等情况明显;教室课桌面照度不达标、课桌椅高度不合格等因素同样存在。”宋士勋强调,部分家长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危害以及防控工作重要性仍缺乏正确认识,给孩子课外辅导“加码”的情况较为突出,在近视防控中家长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正确姿势不能忘,户外活动要保障
“儿童视力与眼球屈光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有轻度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逐步达到正视,正常情况下孩子10岁左右发展成为正视。”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介绍,“现在很多孩子五、六岁就把远视储备用完了,早早地就开始近视,这是很大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孩子屈光发育的特点、上学读书负担的情况、用眼的高峰情况,进行分学段指引,不同学段要分门别类对待。
“学前阶段,也就是0—6岁是孩子眼球屈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家长要负起责任,重点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瞿佳说,视觉健康伴随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眼睛是一辈子的事情,尤其0—6岁是关键期,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
“7—12岁开始读小学阶段,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近视防控应该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主。”瞿佳指出,目前近视没有根治的办法,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定期密切关注孩子视力与屈光发育情况,预防近视发生。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注意用眼卫生,把近视防控与素质教育结合,科学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中学阶段是13—18岁,这个阶段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增强,近视防控需要孩子主动参与和多方支持。”瞿佳指出,初高中阶段孩子学业压力增加,应该在学习与生活上实现平衡,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近视发生与发展,已经近视的要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已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学生要重视防控并发症。
预防近视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姿势。”瞿佳强调,预防近视要做到“三个一”和“三个亮”:眼离一尺(学习时两眼与书本保持离约33.3厘米的距离)、胸离一拳(胸部与书桌保持一拳距离)、笔离一寸(握笔的手指离笔头3.3厘米的距离),教室要亮、读书时候房间要亮、书桌要亮。
“保护视力要遵循‘20—20—20原则’。”瞿佳说,也就是每次用眼20分钟,需要眺望远处20英尺(约6米)20秒。同时,如果看电子屏幕,最好视屏更大一点,距离更远一点,阅读时间更少一点,间歇休息更多一点。
另有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预防近视眼的关键之举,每天保证2小时的户外运动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十分重要。
顶层设计在加强,多方合力护健康
近年来,防止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中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在瞿佳看来,该方案标志着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个方案的特点,一个是量化,另外一个就是要对各省进行考核。同时提出了包括学校、学生、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内的‘五方协作’方案。”瞿佳表示,当时有人担心这些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如今来看,方案不仅落地了,而且在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着。
此后,教育部牵头完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凝聚15部门合力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遴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体质健康、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等被列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
今年5月,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近视防控路线图,推动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同期,《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印发,为学校、家长、学生答疑解难。2021年,“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文件印发。从5月起,教育督导部门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督导“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政策是方向,关键在落实。眼健康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既需要专业部门推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孩子、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将近视防控工作形成闭环,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走深走实。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