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摘冠肖赛 华裔钢琴家刘晓禹的“非典型”之路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题:顺其自然摘冠肖赛 华裔钢琴家刘晓禹的“非典型”之路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七岁开始学琴,十一岁开始多次超越自己的年龄组夺得加拿大钢琴比赛头奖;十五岁摘取加拿大OSM钢琴比赛的桂冠。今年10月,二十四岁的加拿大华裔钢琴家刘晓禹一举斩获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日前他以线上访谈形式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彼时刘晓禹正在韩国首尔准备演出。获奖后的工作节奏完全超出他的想象,巡演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份,“这么疯狂,就像‘飞人’,我正在习惯中,学会享受这个全新节奏。”
刘晓禹可谓绝对意义上的“非典型”琴童。
七岁才开始学琴已经较一般琴童略晚,他最开始接触的是电子琴,父亲在报纸上找钢琴老师的首要准则是“有耐心”。即使练琴,也不是每天固定必须多长时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啊”,所以刘晓禹不仅喜欢打电玩,也会去游泳、画画、下围棋、打乒乓球……甚至一度还曾考虑过去做游泳运动员。在他脑子里,弹琴这件事上就没有存在过“严厉、不容易”的记忆。
“父母一直没有过度消费我的爱好,没有特别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条路走得特别顺其自然”,事实上,他绝对不认同自己是“神童”。在刘晓禹看来,或许正因为晚一点,可能才稍微好一点。自己是属于那种如果做得太狠就不愿意去做的人。所以,练琴不是说每天一定要练多长时间,“喜欢,自然会去做。有时候会一天不练,有时候一天六七个小时。”
“生活是自己的,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从小,父亲就一直这么跟我说,别人是替代不了的。”成人后,他意识到这一告诫的可贵:钢琴是自己的选择,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参加肖赛,刘晓禹基本没什么压力。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很享受了”,他说。
由于疫情原因,肖赛延期一年举行。在很多人因为疫情而消极的时候,刘晓禹却真正沉淀下来。“疫情期间减少了很多户外活动,心里更静了。那段时间我读了肖邦的书和信,再去看谱子,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是因为一年多没有登台,所以对舞台更加渴望。“我属于激情型选手,所以上台之后一直想的是怎么刹车,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大家一直认为刘晓禹在比赛时的状态非常稳,但他还是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
事实上,延期一年的肖赛全球报名人数创下新高,最终来自10个国家的12位选手进入了决赛,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决赛高手如林甚于以往。在这样的氛围中,想不紧张真的很难。刘晓禹认为,除了琴技之外,心态很重要,“这样级别的比赛,毋庸置疑,大家都很强。我只要能保证把平时准备的东西都展现出来,越接近平时好的状态越好”。从比赛开始,刘晓禹就不太关注外面的世界,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持着这样强大的专注力,甚至直到上台前,他还会在谱子中发现新东西。
肖赛现场,刘晓禹最后一个出场,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曲毕,满堂彩。
“偶像是谁?”面对中新社记者的问题,这位年轻钢琴家居然想了有一会儿,而记者以为他会脱口而出某位已故钢琴大师的名字。“卓别林吧,我觉得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很牛,用乐观积极来表现消极”,刘晓禹如是解释。
这一倾向或许可以解释他的获胜,“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技术和音乐已经分不开了,一定程度可能拼的是艺术审美和理解,这跟从小的生长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都有关系,这些都是塑造个人风格的因素,而音乐和个人的风格是分不开的。我的爱好很多,爱好之间会互相影响,再加上我学琴的过程中没有特别急功近利,也许就使得我的音乐呈现得比较自然。”
刘晓禹生于法国巴黎,长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父母是中国留学生,英文名Bruce源自中国功夫巨星李小龙。他的中英法语都是母语级别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交流完全无碍。
此前刘晓禹常常在寒暑假回到中国。“期待早日回(中)国演出,最想念(中国)国内的好吃的!”钢琴家露出了孩子气的一面。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