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圳、成都—— 大运足迹印证中国步伐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8-02  阅读:次   |
42.9K

  当大运圣火点燃巴蜀大地,当青春梦想照耀巍巍中国,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注定非同凡响,足以载入史册。

  这是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三次来到中国大陆,人们得以跟随大运会的中国足迹,从北京到深圳再到成都,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在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中读懂中国。

  22年前,中国对举办奥运会翘首以盼。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和热身,北京2001年成功举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行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就在大运会开幕前一个多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迎大运助申奥”的口号成为现实。通过北京大运会,世界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脉动,相信中国举办综合性国际大赛的能力。

  时隔十年,大运会第二次来到中国大陆,因为改革开放,从一个海边小渔村变身为世界大都市的深圳,成为大运会举办地。青年学子“从这里出发”,在深圳大运会上创造了“不一样的精彩”。深圳,通过大运会,向海内外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形象、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形象。

  又隔十年,大运会再次选择了中国。本届成都大运会是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方式展开之际,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国际体育盛会。“成都成就梦想”,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成都,回馈给世界以精彩。

  国际大体联世界夏季大运会主任赵晶,经历了在中国大陆的三次夏季大运会。“2001年北京大运会,我是一名志愿者;2011年深圳大运会,我是国际大体联一名工作人员;这次成都大运会,我成了大运会的一名官员。”她说,“大运成就了无数人的梦想,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首都体育学院原校长钟秉枢说,从三次大运会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第一次运动员基本是体校训练出来的专业运动员;第二次是大学里的运动员开始逐步增加;这一次可以说是对我们践行体教融合理念的一次成果检阅。

  正如2001年大运会之于北京、2011年大运会之于深圳,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对于成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成都为举办大运会新建和改扩建的49座场馆,将是这座城市最直接的财富。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运会推动下,2022年底成都已拥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万个,运动健身已成为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当全民健身成为风尚,健康中国便不再遥远。

  成都也因大运会正在成为“志愿之城”。不仅有35所高校的2万名赛会志愿者服务于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等,自成都大运会筹备以来,成都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更是从67万增至139万,他们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展现着志愿者的风采。

  开幕式后,谈起在中国大陆的三次大运会,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说:“中国总是用巨大的热情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无论回到哪一座中国的大运会举办城市,我们都会非常开心。”

  东安湖畔,熊熊燃烧的大运圣火,照映着莘莘学子的青春梦想,照亮了世界青年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

  (执笔记者:张泽伟 参与记者:田光雨 李春宇 袁秋岳 赵建通)

  据新华社成都7月31日电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