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重点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1-10  阅读:次   |
42.9K

  从2022年初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到三月教育部发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再到十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建设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然而,如何深刻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许多学校发展的困局。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

  经济领域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分成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强调从模拟信息到数字信息的转化,也就是从纸质材料到电子材料;第二阶段强调对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将工作流程和业务运营自动化;第三阶段强调利用数字化来改变企业的文化、工作和思维方式。

  类比而言,学校数字化转型也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化转换,以信息化装备和初步的技术应用为基本特征,强调设备的购置、数字资源的开发、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媒体的应用探索。第二阶段是数字化升级,以数据赋能教学改革为基本特征,教、学、管、考、评等信息平台齐全,推动基于数据的智能决策。第三阶段是数字化创新,以数据赋能形态重塑为基本特征,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综合应用,推动学校根据“数字一代”的特点和未来社会需求,改变学校的组织形态和教学的组织模式。

  学校数字化规划的三种类型

  学校可根据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考虑自身优势与不足,结合学校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匹配的数字化发展规划,具体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应有差异。

  当学校处于数字化转换阶段,可以考虑采纳技术赋能型规划。目标是利用数字技术彰显学校优势,并解决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重点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凸显数字资源的作用,强调将极简技术工具融入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场景。

  当学校处于数字化升级阶段,可以考虑采纳数据驱动型规划。目标是让数据成为学校的重要资源,利用数据促进教学和管理的优化;重点是部署教学类数据应用,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打通数据孤岛,推动智慧教学和智能决策。

  当学校处于数字化创新阶段,可以考虑采纳形态重塑型规划。目标是推动学校战略转型,促进技术与学校全业务和教学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组织形态的转变与优化;重点是实现学习环境的智联,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常态,实现学校组织形态变革和管理体制模式的优化。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重点

  学校数字化转型规划的不同类型在数字环境、数字资源、数字应用、数据资源、智慧教学、精准管理、形态重塑等方面各有侧重。学校可结合战略目标和发展现状制定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并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空间优化是基础。学习空间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既包括物理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物理空间涉及学校的普通教室、学科教室、图书馆等,虚拟空间是学生在线的学习场所,既包括同步直播的学习空间,也包括异步网络学习系统提供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的融合是一个基本趋势,包括物理空间的融合、虚拟空间的融合、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空间,都可以从教与学的内容呈现、课堂环境管理、数字资源获取、及时教学互动、教学过程记录等方面进行设计。在教与学内容呈现方面,要在教室内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呈现提供机会,可通过每个小组分一块黑板、学生投屏演示、弹幕等方式呈现与演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增强学生自信、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环境管理方面,既可以改变教室座位布局,也可以使用随机点名等技术工具,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及时教学互动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工具推送题目,获取全班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结果,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安排。

  技术赋能教学是核心。传统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出发点,面向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面向小组合作的协同知识建构、面向班级授课的差异化教学,成为数字技术赋能教与学的关键。个性化学习强调利用数字技术保证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学习评价等要素与学生个体的学习特征相匹配,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协同知识建构强调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知识与知识的连接以及人与人的连接,让共享、协商、创作、反思和情感交流成为实现协同知识建构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差异化教学强调班级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要关照差异、发展差异,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数字化转型时期,为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教学选择合适的数字工具,促进个性化学习、协同知识建构、差异化教学是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比如,在班级差异化教学方面,有学校利用微课等资源平台,把40分钟课堂分为20个2分钟的单位时间,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前面7个单位时间集体讲授,之后教师开展个别化辅导答疑,学生开展点播式学习,最后5个单位时间用于课堂总结提升。

  数字能力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字学习能力是实现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力。教师数字能力的提升分为理解技术的教学支持性、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重新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发展新型教学模式四个关键步骤。理解技术的支持性是基础,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哪些技术能增强教学内容呈现,哪些工具能促进课堂管理,哪些软件能实现及时的课堂交互等;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是关键,教师要善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厘清是效率问题还是效果问题并明确如何借助工具来解决;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则是根据教学设计的理论,面向教学问题,把技术应用到某一个5—10分钟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效率或效果。此外,在推动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赋能学生的数字能力发展,让学生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这需要依托相关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程。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保障

  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是促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师生在应用数字技术过程中遇到了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服务,也将有力促进数字化应用的进一步深入。

  学习中心、数字学习资源、适应性技术支持与在线学习服务等构成的数字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可成为学校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学校可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人员配置,拓展线上和线下融合空间等学习中心建设,保障师生获得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为师生提供及时多样的技术支持服务。只有统筹提升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能力,完善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文化,是在全方位深度应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数字化工作和思维方式,通过营造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文化,将大数据、学习分析、物联网等智能技术融入学校教育决策与教育教学的变革过程,推动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业务流程,实现数字思维引领的价值转型,形成新型的公平全纳、个性精准、情境适配的学校数字教育生态。

  (作者杨俊锋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作者秦子涵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的伦理与限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ACA220027)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