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做好学生情绪调适和心理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2-08  阅读:次   |
42.9K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向全省各地教育局发出提示函,严禁提前组织学生返校集中补课、组织任何形式的开学考试,要求重点做好开学前后的家校沟通,做细做好延期考试的学生考前心理疏导和考试组织,合理降低对学有困难学生的作业要求,允许缓交寒假作业,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开学过渡期。

  可以说,该提示函的发出是非常及时的,体现了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数据统计发现,近期各地因“开学焦虑”问题而进行心理求助的学生正在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也高于往年同期,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放假—开学”本是学生最习以为常的校园生活模式,但在经历了上学期长时间居家网课、新冠病毒感染、期末考试调整以及超长寒假等之后,新学期的开学就显得非同寻常。因而,学校该如何安排开学前后的准备工作、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收心向学、学生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开启新生活,成为本阶段看似老生常谈却富有全新挑战的重要话题。总体而言,除了必要的条件保障准备外,学校和家长要重点从情绪引导与心理支持的角度,帮助学生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心态调整和心理建设工作。

  就学校而言,要为开学后将出现长于往年的过渡期而提前做好准备,以“三退”求“三进”。“三退”是指过渡期里,校园常规要求倒退一步,容许学生线下学习规范的再养成;教学进度安排后退一步,支持学生新旧知识衔接的再强化;家校沟通主题后退一步,重启学生家庭基本状况、亲子关系和重大事件的再摸排。根据心理发展规律,新适应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因此可以将开学后的第一个月设置为“重新适应”主题月,从而把在开学前就要求学生做好的身心和学业准备推迟到开学后的三四周内完成。这样的安排及时传达给学生后,能大大缓解焦虑情绪。而精心准备、合理安排下的“三个后退一步”还将为全体学生利用过渡期取得学习习惯、知识掌握和人格成长上的“三个更进一步”创造契机。为此,学校可以在开学前采用线上热身班会、吐槽小会、云聊天、电话家访等自由轻松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在校和居家学习的切身体验,总结个人得失,为构建高效学习模式做好准备;支持学生巩固加强混合学习的技能技巧,为继续用好线上线下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打下基础;鼓励学生分享居家学习期间对家庭、国家、社会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感悟,为人格上的成长升华积累养分。

  就家长而言,要密切关注和科学回应孩子的情绪反应与心理变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适当向孩子表达自身情绪,但不要宣泄情绪。有些孩子居家学习效果不佳、寒假作业进展缓慢,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时,家长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焦虑以唤起孩子对问题的重视,但不可把孩子当成肆意宣泄情绪的出口。情绪宣泄不仅会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而且会放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激化孩子对上学的抵触和逃避心理。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忧心忡忡、拖延磨蹭、无来由的身体不适等,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不能视而不见或横加指责。家长要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其当前面临的压力,科学表达自己的认同与理解,引导孩子倾诉内心的感受,并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根源、探寻解决途径。当家庭力量无法解决时,要及时向心理教师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此外,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的孩子,要因人而异,采取适宜的亲情表达方式,避免好心办坏事。比如,对于小学生,家长主动指导寒假作业、憧憬规划新学期生活、一起准备学习用品、帮孩子实现假期愿望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但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家长的主动介入与干预却可能适得其反。此时更需要家长以积极共情、信任尊重、以身示范、非说教表达等方式给予心理支持。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要树立学生是自身成长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协助和支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使其在困难与挑战的磨砺中不断优化心理建设,成为自己身心健康的主人。

  (作者王新波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