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育智能产品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据《新京报》报道,AI学习机、智能学习桌、智能台灯、电话手表……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加之疫情影响,家庭场景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场所,上述教育硬件已成为部分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标配”。与此同时,质量参差、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我国教育智能产品近些年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另一方面源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智能产品多场景的应用展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教育数字化快速推进的一个缩影。
现实中,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丰富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为全面育人服务。许多家庭也热衷选购各种教育智能产品,助力孩子的兴趣培养或多学科学习。网课学习机、学习台灯、词典笔、单词卡、智能钢琴、错题打印机等,慢慢走进寻常百姓家。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场上对教育智能产品的潜在需求与日俱增。一些教育智能产品由于注重研发、操作简单、及时升级更新,的确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测和练环节,基于大数据的优势,教育智能产品可以很快分析出学习者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从而进行个性化练习推荐,因此起到了很好的学习帮手作用。但是,也有不少产品只是将人工智能当作营销噱头,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智能产品。正如媒体所报道的,不少教育智能产品频频出现问题。例如,某款学习机因涉嫌售后维修、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多次上榜投诉平台,所谓的学习神器因此变成了“智商税”。
对此,家长首先要因需而用、认真辨别、严格筛选,在购买时注重保留证据,以便出现问题后维权。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科学看待和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教育智能产品,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诊断孩子学习情况并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发展兴趣特长。过于迷信教育智能产品的作用,以之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或者不考虑孩子学习实际需求,盲目跟风购买市面流行的智能设备,抑或不注重提升孩子的数字素养,任其自己摸索产品使用方法等,都是不妥当、不可取的做法。
实际上,家庭层面做到善用教育智能产品,发挥其教育效能,需要做许多准备功课。例如,要先了解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喜欢的学习场景、学习方式等,再选择相关的智能产品,全面了解产品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方法,让其与孩子的需求更加匹配。在使用产品前,孩子要有基本的数字素养和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做到安全、正确、恰当使用,而不是将学习工具变成娱乐玩具。另外,父母要引导孩子了解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该如何做,向谁求助。例如,某平板电脑下载的部分游戏、漫画等APP含有淫秽色情、血腥暴力内容的问题,父母不可不察。父母提前把好产品内容关,注重提高孩子的数字素养,才能让教育智能产品的使用效果最大化。
随着教育智能产品使用人群越来越多,监管部门也要不断加强管理。保证产品符合法律法规,是智能硬件服务厂商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确保产品使用过程中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如不伤害眼睛或脊柱等。产品中加载的内容也要加强审查,确保孩子所接触的知识积极向上。对于企业而言,则要有精品意识、教育情怀,找准定位、优化服务。监管部门的外在监管,加上生产商的自查自律、家庭层面的即时反馈,才有望让教育智能产品真正发挥促进青少年全方位成长的作用。
(作者钟领军系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清华园小学教师)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