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对人口变局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3-04  阅读:次   |
42.9K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加上近年来我国育龄人群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可能已经开启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人口变局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带来变化,对教育领域更是影响颇大。因此,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

  教育应当如何应对人口之变?首先要更加准确理解人口负增长时代将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关键变化。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的教育发展规划,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教育决策,都是基于人口持续增长或人口规模稳定之前提出的,所以如今人口负增长变局出现,必然需要随之作相应调整,但也不应一提到人口负增长就“谈虎色变”。人口负增长是人类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不可避免的人口过程,而且危中有机。人口规模上的减少促使学校面临生源危机,但同时也倒逼学校改进教育质量、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人口负增长对于我国教育的深层次影响,最大的挑战不是人口规模的减少,而是未来人口结构以及教育结构如何更好匹配。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将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人口结构与教育结构之间的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方面,从教育体系的横向维度来看,区域不均衡问题长期存在。一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大量教育适龄人口都涌向发达地区的城市,因此近年来不少大城市持续发出“学位预警”,学位供应较为紧张。与之并存的是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空心化”现象,不少农村出现了教育资源浪费。二是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有研究对近年来我国各省份基础教育阶段在学人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省份依然在持续增加,而东北地区一些省份则在大幅减少。东北和西北地区其实早已面临教育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只是现在被进一步放大了。

  另一方面,从教育体系的纵向维度来看,人口负增长将引发学段不均衡难题。比如,目前教育领域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我国人口负增长不是缓慢下降的,而是具有新生儿数量短期大幅下降的鲜明特征。因为2016年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后,新生儿数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达到1786万;但到2022年却迅速降至956万。这个状况带来的挑战是,不同学段既要大幅增加学位供给迎接人口“洪峰过境”,又要做好适龄入学人口剧减的科学应对。继前几年幼儿园的入园难问题后,这两年“人口洪峰”将进入到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位供给将面临考验。再过几年之后,这个“人口洪峰”又进一步推向中学阶段,再推向高等教育阶段,也即意味着每个学段在做好“有学上”的规模应对之后,就要马上未雨绸缪做好“上好学”的质量准备,这对各个学段和学校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所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就更为迫切。随着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教育顶层设计需更加深入研究相应改革方案。

  另外,解决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不均衡问题,关键要找准其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改革和优化的方向并精准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四新”对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指引意义。当前国家层面也一直在推动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希望应用型、职业型、特色型高校也能有更充分的发展,但短期内效果似乎还难达期望。但如果从高中阶段便开始推行分类办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赛道,实行多元化选拔和培养,应该更能满足未来社会人口对弹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的需要。如果在高中阶段开始就提供更加多元的教育赛道,学生成长的道路就会更宽广,每个人才能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社会上升的通道也更加畅通。

  最后,人口变局下我国教育发展方式也需发生真正的转型。不能再指望仅通过享受人口红利便可实现教育快速发展,曾经的注重外延式、粗放式的教育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这客观上要求我国及时向内涵式、集约式的可持续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以“人才红利”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既是应对人口变局化危为机的科学策略,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应有之义。

  (作者陈先哲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