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非正式学习 推进智慧时代学习型大国建设
终身学习按照组织的正规性区分,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种情境下的学习形式。非正式学习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学习形式,与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的高度计划性、组织性、结构化不同,非正式学习是一个自发性的、非强制性的教与学的过程。
非正式学习渠道包罗万象,是体现学习型社会“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特征的重要学习形式,能够使积极学习的个人终身保持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追求自我发展;工作场所的知识共享能够提高员工创造力和绩效,还影响团队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非正式学习对社会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个人在价值观、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习得和形成更受非正式学习的影响。
在智慧时代,谁更能从网络学习中获益、谁更能掌握机器学习的导向,谁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非正式学习不仅对建设服务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一种全民训练机器学习的行为,因此,应大力支持网络非正式学习,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
非正式学习是润物无声的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主导的学习,是人类最古老、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也是最有活力的学习形式。
高度的自发性实现了学为主体。非正式学习一般由学习者发起,对于潜在的教育内容,能否激发学习活动取决于学习者的潜意识或显意识中的兴趣、需求和欲望。当潜意识成分更多时,教育和学习是润物无声的,如在博物馆参观学习等。当学习者有明确需求时,学习者会主动搜索和选择学习内容,如为鉴赏电影上网查找相关历史知识、背诵电影里的古诗词等。
非正式学习没有界墙。非正式学习没有起始资格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同学或班级,没有考试与强制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也没有完成时间的限制。同时,学习也没有开始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学习内容涵盖了工作、家庭、休闲和自我发展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日常学习更多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关联,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学习虽然没有外部监督的压力,但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互为师生。正规教育中的学习由教师制订学习计划、提出学习任务并发起学习活动。在非正式教与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均没有资格、年龄等限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其他人的教师或者学生,例如,教师学习共同体、党员学习小组等。可以说,非正式学习打破了学校教育等正规教育中知识的单向流动。
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全社会高度重视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的正规教育的作用,以成人教育培训为主体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的推进提升了地位。非正式学习是人生发生最早、结束最晚的学习形式,覆盖了学校教育与培训没有涉及的人群和人生阶段,也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正式学习的包容性支持了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正规和非正规学习存在各类有形或无形的门槛,如固定的教学计划、选拔性考试、脱产学习等。非正式学习无界墙特性最大限度地支撑了终身学习的全民性,网络非正式学习进一步通过群众互为师生、共建共享提高了对学习者的包容性,知识在网络平台上自发传播和增长,并且通过用户评价实现主题和学习者的自我管理与规范。
非正式学习的个性化提升了终身教育的效果。非正式学习在许多方面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学习者有机会选择学习内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来源和学习方式、自主决定学习速度。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来源于个体的需求、参与感和成就感,学习者不再是被评价者,而变成了教育活动的评价者。非正式学习拓展了学校教育的时空,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校外体验和实践学校所学,也有助于为学校教育减负瘦身,提高社会的总体教育效率。
顺应时代特征优先促进网络非正式学习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智慧教育资源平台,覆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领域。人工智能的革命性进展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推动网络非正式学习。
认识网络非正式学习平台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网络非正式学习平台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遇到问题上网搜索或提问、闲暇时浏览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很多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学习者在网页上的搜索、浏览和提问等行为表达了他们的学习意愿、需求和关注方向,问答或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则出于共同兴趣、好奇心、扩大影响力、公益心等动机参与交流。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平台,在整合、分析全网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更加个性化地供给学习内容,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最终将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
其次,网络平台促使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力发生了空前变化。传统非正式学习限于特定个体学习者和当下时空或者规定时空,并且往往没有记录。非正式学习活动通过网络平台留下记录,传播范围更广、历时更长。后来的学习者通过浏览问答记录或者评论,可以了解以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一个话题可能因为用户的不断参与、修正和增添而越来越有组织性,如各种专题贴吧和虚拟社区的形成。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平台扩展了内容来源的时空,尤其是让地域性知识和传统文化突破了空间限制。
目前,网络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建设还存在不足。各类社会公开课和教学资源平台等主要服务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群,内容方向更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面向大众的平台建设还存在不足,如语言表达过于学术化、一些提问无人应答、有常识性错误等。以文心一言、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技术的应用,使非正式学习中人与人的互为师生进展到人和机器互为师生,机器学习的语义资料需要不断丰富和开放。因此,在学校教育、资格证书教育的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库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建设亟须加强。
服务大众加强网络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建设。第一,平台内容资源的供给要考虑人们改善日常生活的需求,如医院看病、网上购票、处理家庭关系等,提供生活常识和技能、健康知识和技能、社会情感技能指导等。第二,教育方式上也要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应以直观、群众喜闻乐见、游戏化的方式提供。平台操作应提升友好度,要考虑老龄人口、视觉障碍等群体的特殊需要。第三,建设好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网络平台,以可互动的方式提供适合中小学生自学的内容,如跨学校、跨区域甚至跨国别的项目式学习等,突出校外教育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第四,非正式教育内容要坚持科学规范,坚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加强推送内容、推送规则和方式以及知识共享活动的合法性、科学性、安全性等管理与评价。
多举措开展网络平台建设的社会动员。首先,加强对资源供给的社会动员。非正式学习是一种社会化学习活动,网络平台以社会化建设和运营为主,但政府同样可给予平台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多种形式的支持;从民族责任感和华夏文明保护与传播的高度加强中英文语义资料的供给,为机器学习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依据网民搜索主题评估平台内容供给能力,投放平台缺乏的内容资源;对各类内容供给者进行培训,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一定的缴税优惠额度。目前国内的学分认证制度以正规教育的课程学分转换为主,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也应尽快提上日程。同时,开展成年人文化技能调查,掌握我国非正式教育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其次,加强对学习行为的社会动员。除政府可提供个人所得税减免、学历资格和技能等级积分认证等激励措施外,企业也应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学习积分兑换超市购物券、电影票、公园票、带薪休假天数等措施。在人生关键期设置学习特别奖励制度,如生育前完成育儿课时、儿童保护课时、教育福利政策课时可获得一定奖励等。重点鼓励低学历青年人口工学结合,以初中、高中学历证书颁发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探索的突破口,明确学习类型、学时时长和学习结果等换取证书的标准。
再其次,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水平。发达地区居民的网络知识共享行为更为频繁,且中青年是学习、搜索的主力。那些很少使用网络平台的人多因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设备条件,无法参与网络学习活动。数字时代的数字贫困往往与经济贫困关联。因此,学校、社区图书馆、党员活动中心等机构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基本信息素养扫盲行动,帮助困难居民融入社会生活。同时,这些场所应优先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上网条件。在技能、道德和安全等基本要求基础上,信息素养教育还应重视技术伦理、创造意义能力、提问和搜索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对于保护人类、维持人机和谐相处至关重要。
(作者任春荣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