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关键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数上有所上升,显现出多发、频发、低龄化趋势。当中小学生自身无法应对心理问题或不良情绪难以化解时,就可能出现极端行为。
面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挑战,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针对部分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心理健康室“置而不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或人手不足、不受重视、不被认可,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要制定预防发展性目标和补救矫治性目标,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和其功能区域,配备心理测评系统、身心反馈训练系统等专业设备。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育教学,进一步发挥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丰富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形式,定期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设主题讲座,开展“线上心理云课堂”,完善心理健康援助平台建设。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要建设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有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存在“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健康”等偏差,尚未形成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一些中小学心理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专业心理教师人手不足,缺乏足够岗位。对此,要多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提供工作岗位、适度扩大编制,提供足够的专业发展支撑,促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为辅助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服务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评价之中。建立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健康导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干预与心理引导。
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碎片化状态,没有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问题测评并做好长期跟踪工作,学生心理数据库和心理健康个人档案还不完善。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对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有家庭精神病史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学生缺乏及时了解和关注跟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制定心理教育和辅导方案,做到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及时排解疏导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或不良情绪,帮助其全面认识自我、增长阅历知识、开阔思维视野、增强抗挫韧性、提升情绪管控能力和心理调节水平。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掌握学生群体心理动态变化,建好心理问题数据库,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做到长期跟踪、及时干预、准确诊断、动态分析。
要形成家校共建共抓合力。建立系统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心理健康指导策略内容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设计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微课”,不定期举办“线上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负向情绪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学校和家庭要加强交流沟通、保持密切协作,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作者张晋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