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零和博弈 追求学中共赢
董天策
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主任、教授
新闻回放
学习要不要讲竞争?在一场有关“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有专家认为,学习不应该讲竞争,竞争不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要友爱、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有专家指出,竞争客观存在,减少父母和学校带给孩子的攀比压力、帮助和支持孩子去学会面对竞争更重要。
主持人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学习和工作中,更是难以逃脱竞争的环境。竞争的初心也许是好的,但是如果陷入盲目的竞争,则容易迷失方向,造成内心的焦虑。青年该怎样看待、理解竞争?又该怎样面对它、超越它?本期我们邀请三名大学生一同探讨,三篇评论角度不同,却立意高远,剖析深刻。
青年说
告别零和博弈追求学中共赢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是当今学生面对的竞争环境。这背后是教育评价单一、家庭高度期待的结果,在如此竞争环境下,学生似乎只有“抢跑”才能赢。这既造成了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心理,也导致了学生对合作与共赢思维的忽视。
学生们将所在的班级或所处环境视作学习的“角斗场”,自身则是“角斗士”。面对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加深了他们对未来人生的焦虑与恐慌。由此忽视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使自己进步缓慢,甚至久久不能突破瓶颈。
传统的零和博弈思维,让学生沉迷在成绩与荣誉的虚荣心理中,学习因此变成喜忧参半的无形负担。与之相反,共赢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培养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能力质的提升。同时,共赢思维亦有助于学生养成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为习惯,在分享与互助中共学、共享、共赢。
“独行快、众行远”,共赢思维对学生的日后成长也具有长远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合作共赢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交流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人际间不必要的冲突。在工作劳动中,共赢思维是形成良好合作氛围的根基,既可以助力团队顺利完成任务,又为自己和同事创造友好愉悦的工作环境。
零和博弈并非学生学习、成长的唯一出路,学中共赢亦非空中楼阁,学习是一次超越博弈、走向共赢的旅途。成长成才的路上,“我”与“你”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注重“我”与“我们”,才能美美与共、相互促进,实现学中共赢。(刘畅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