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服务要坚持学生导向
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高校推出了一系列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践证明,高校通过就业技能提升、就业信息发布、求职面试辅导和就业心态调整等多种举措,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受到广大毕业生的普遍欢迎。
但是,在现实中,高校提供的就业服务与毕业生需求之间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要把形式上面向全体的教育指导和服务转向关注个体、针对问题、设置阶段重点任务等方向上来,帮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找到“管用”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要从理念、方法和目标三个维度想办法、找路子。
要充分认识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高校要把就业服务工作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精心暖心,真正做到“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忧”。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和重点关切,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有效的就业服务。要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际帮助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学生的“是否需要、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是否有效”等作为检验就业服务工作的标准,不断提升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优化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岗位适应性。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到国家急需的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建功立业。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要主动对标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行业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互通的服务平台,推动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激发求职热情,增强大学生就业紧迫感。高校要搭建全覆盖全过程的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将“先就业、再择业”、合理设置就业目标等观念贯穿于日常教学与育人全过程,结合严峻的就业形势,矫正消极的就业观。
完善配套政策,增强大学生求职安全感。高校要通过长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招聘会,组织毕业生集体外出参观用人单位、参加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大学生就业做好“上门服务”。要按照“小规模、多场次、高质量”原则,分地区、分行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扩大校园招聘专场的数量和规模,解决稳就业的多渠道服务。建设“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同时,要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资源,制定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通过提供求职补贴、配备求职导师等形式,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高校要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关心对象等在校期间的重点对象,建立就业档案,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要重点关注在求职季中多次受挫的学生,实施特殊关爱,及时做好疏导与调适。
(作者李昱系丽水学院工学院讲师)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