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富有亲和力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4-01-04  阅读:次   |
42.9K

  “新年快乐!”“祝祖国繁荣昌盛!”据报道,今年1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来自辽宁的小学生于尚渤在看完升国旗仪式后,激动地和现场观众一起,大声互致新年问候、祝福祖国。于尚渤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们此次专门来看升旗,就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过程,感受国旗的庄重、庄严,感悟奋进的力量,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与国旗“同框”,对国家“表白”,这一幕让人动容。不管在不在现场,想必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情与深意。

  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在这个重要节点,到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具有独特的意义,不仅是一次记忆深刻的爱国主义实践,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呼应”。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部专门立法,意味着国家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了法定责任,如何落实好该法,事关重大。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无论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还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都意味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当作重中之重的事来抓。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要避免照本宣科、单向传输,应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说到底,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从而让爱国主义精神滋润心田。

  如果说上思政课,需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那么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也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统一。各级各类学校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生活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一些家长或教师带孩子到天安门看升国旗仪式,亲身体会爱国氛围,就是值得点赞的案例。

  事实上,爱国主义教育本就是思政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学校注重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为此强化开拓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完全可以互相切磋,既扬长避短,又取长补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结合在一起。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注重于一时,也要着眼于一世,真正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新时代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进一步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让爱国主义教育更见效,让爱国主义成为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作者王石川系媒体评论员)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