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来的信仰教育
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打造有信仰的教师队伍、 开发关于信仰的教材、培养信仰坚定的学生—— “立”起来的信仰教育
春播秋收,农耕有时。如果播下的是一颗信仰的种子,何时才能见收获?
坚守教育“长期价值观”的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耕耘二十载,如今已开始收获。
集团所属学校以党建工作为价值引领,以“不收家长一分钱赞助费、不做有偿家教”的铁律,在名校林立的杭州教育界树起良好口碑。
2013年,学校在早期探索基础上开始“党在我心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党史引进课堂,一改信仰教育零散不成体系的面貌,学校“信仰育人”有了总抓手。
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把信仰注入育人内涵,“样样落实,天天坚持”,学校赢得百姓“用脚投票”,实现跨区、跨市发展。2016年,育才教育集团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8年,育才教育集团“党的知识——党在我心中”课程经系统修订,由省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在杭州拱墅区123所中小学全面推广应用,从小学到初中各年级全覆盖,每月一课时,9年共72课时。拱墅区由此也成为浙江省最先探索让党史课程走进中小学课堂并纳入教育督导的区县。“只有走进课堂,青少年的信仰教育才有生命力。”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戴丽群说。
学校发展的首要是植入信仰
作为一名“70后”,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郜晏中认为,“红色信仰”必须随办学植入师生灵魂。
但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却让郜晏中受到“刺激”。当他满怀深情地对台下的学生讲到“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学生队伍里却发出一声嬉笑。
现在,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我们从小在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在传达一种清晰的价值观,无形之中意识形态就慢慢入脑入心了。但现在信息‘爆炸’,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很多挑战。”
随着“00后”“10后”走进学校,郜晏中意识到,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与他们父辈的学生时代相比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熟悉,对“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哑口无言。
“立德树人,没有信仰的教育,怎么立得起来?”郜晏中认准一条:只有旗帜鲜明地亮出价值观才能打出学校品牌,才能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该校在创立之初就建立了党支部,在年级组、学科组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师德师风,涵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同时把“爱国”“信仰”融入教育教学,从革命历史中挖掘精神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律己、立志、向学。
无论国旗下的讲话,还是家长会、主题班会、教师会……郜晏中带领班子宣讲的主题都围绕一个“正”字:学校是“正”的,任何时候不收家长赞助费;老师是“正”的,任何时候不做有偿家教,不体罚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学生是“正”的,要有礼貌有规矩,心中有党,眼里有光……
如此,育才很快得到社会认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6所学校、1.5万名学生的教育集团。
红色教育从“入耳”到“入心”
随着学校向区外、市外发展,形成拥有众多学校的教育集团,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如何复制总校文化,尤其是坚持“价值观育人”的办学方向,成为育才教育集团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创校初期的校长宣讲,到班子宣讲、班主任和教师宣讲,育才的红色教育走过了一段“入耳”的过程,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终究不成体系。不同的讲者对史实的讲述理解亦不尽相同。
“今天我可以讲,明天呢?这么多学校,靠一张嘴哪讲得过来?”作为育才教育集团党史学习教育的“总教官”,学校党委书记郁龙旺建议,尽快把开发党的信仰教育教材提上日程,为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专业支撑。
郁龙旺的建议很快得到积极回应。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党在我心中”课程标准,成为浙江省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的党史课程标准。标准明确提出,“党在我心中”系列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系列课程的开发。从2013年起,“党在我心中”完成课程编写,并经历多轮修订、迭代、试用。从2016年起,集团所属中小学正式开设党的知识教育课程。每学年安排8个课时,9学年共72个课时。“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具体的授课任务。
给学生上党课,学生能接受吗?“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有些打鼓,不知道学生对课程的反应,但上下来总体效果还不错。”一名思政课教师说。由于课程遵循了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加上育才严格的备课制度,“党的信仰教育”在课堂上呈现出生动的面貌,很快被学生接纳并融入全校课程体系。
一套关于“信仰”的教材,通篇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以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内容基础,每册教材包含“党的故事”“党的知识”“党的歌曲”“党的活动”4个模块。不同学段内容依次递进,组成了具有序列性、结构性的课程体系。比如,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课本中,首先选取了几位党的领导人的小故事,还全文标注了拼音,让学生能读得懂、学得进。而在七至九年级的课本中,开始讲述“小岗村的故事”,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共产党员,体现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3次手写备课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吃透。在一堂初二年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史课中,教师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近代史,对1840—1921年的中国历史大事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尤其是大量影视资料片的链接,不仅让学生“入心”,还让学生“入情”,一堂大课分成若干小节,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外,这套教材还注意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设计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日常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天听“新闻与报纸摘要”,到各地游学必到“两馆一碑”。课程的导入,营造了浓郁的党的知识学习氛围,让集团各中小学学生对历史和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党史的了解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家住杭州拱墅区的学生李何睿怡,听了党史课还觉得不过瘾,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毛泽东选集》,每天做完作业就认真阅读,还在书上做批注,成了班上的“党史小明星”。初二男生余果对记者说,他和同学课余时间常常收听时事新闻,大家还经常讨论一些热点社会话题,已经有了入党的信念。
有信仰的教师才能做好信仰教育
在育才教育集团各学校,党员教师的辨识度很高:远远走来,就能看到他们胸前别着的党徽和校徽,一红一蓝,很是醒目。
该校不仅从着装上,更从价值引领上要求党员教师“亮明身份”。每年的初一新生招生宣讲会,学校都在杭州“大会堂”召开。面对上千名家长和各媒体,党员教师要带领初一教师宣誓并签署“六不承诺书”: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接受家长馈赠、不委托家长办私事、不做有偿家教和在外兼课、不带手机进课堂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学校纪委每年就“六不承诺”执行情况,在全体学生家长中进行拉网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全员发放、全员回收、交叉统计的方式,力求监督无死角。
“既然是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就不仅仅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感受到信仰的价值取向。”相比之下,郜晏中更注重师德师风对学生的耳濡目染。
在育才教育集团,学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随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育才教育集团成立了集团党委和纪委,在各学校建立党总支或支部,年级组或学科组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上干部优先考虑由党员担任,做到关键部位、关键岗位有党员。同时,把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学校党组织,由教育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和管理。根据各校由集团校务委员会具体领导的实际,采取双向交叉任职、参与决策、互通情报的做法,增强党组织对学校的引导力。尽量让党员干部“双肩挑”,让非党员学校领导对党的工作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言权。
在育才教育集团,党的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党员就是“行走的旗帜”,方方面面都是模范标兵:突发事件有党员先锋突击队,创新教学模式有党员攻关小组,关爱学生、全员家访、晚自习答疑有党员教师带队……
“信仰教育,总有人会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效果。我想,信仰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社会评价的口碑就是对我们的认可。”郁龙旺说。育才创校初期的几届毕业生,有不少在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再次进入育才,成了这里的教师。“回想那时候,就觉得老师对我们不是一般的负责,他们身上有一股正气。”大学毕业后回到育才任教的金老师说。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