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把握好这四个“看重”
关于课后服务,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早在2015年10月就印发了《深圳市中小学“四点半活动”试点工作方案》,2016-2018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试点学校320所,义务教育阶段近60%的学生和家长受益。为落实好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课后服务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圳市认真总结三年试点经验,2019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生每年1000元的课后服务专项经费,鼓励本校教师参与并合理取酬。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72.9%的小学生、83.4%的初中生享受了课后服务,72.3%的小学教师、70.5%的初中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各校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衡量课后服务工作的核心指标应该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并乐于参与。因此,课后服务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于是,我们一方面把它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另一方面把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推进。
一、多方沟通以达成共识
课后服务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创新举措,特别需要多方沟通,达成共识。为此,我们在起草文件之前深入基层调研,形成文件之中广泛征求意见,印发文件之后反复沟通解读。我们组织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座谈沟通,分别召开各区和市局直属学校校长会议沟通,推动各学校采取多种方式与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机构沟通。通过多维、深度沟通,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对于课后服务为什么做、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注意什么问题、如何监管过程、如何评价效果等问题,逐渐统一了认识。
基于沟通,我们认识到了课后服务要实现“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解决家长下午“4点半”接孩子的困难,有利于利用公共资源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有利于探索实现小学生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基于沟通,我们明确了课后服务要把握“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用财政经费予以保障;二是坚持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全覆盖,有意愿参加的学生全覆盖;三是坚持鼓励校内教师参与并合理取酬;四是坚持教育行政部门有效统筹、精准指导;五是坚持合理定位,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本、活动育人;六是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学生意愿、家长意愿、教师意愿。
基于沟通,我们体会到了课后服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一项学党史、做实事的具体行动;是一种真正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是一个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学生学业特长、改善整个教育生态的良好契机;是一种使学生焕发生命活力、让校园呈现勃勃生机的教育创新、课程创新、管理创新。
二、深度研究以校准方向
我们深知,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靠发号施令,不能只是提目标、提要求、提任务,还要给予清晰的路径指引和强大的行政支持,在此基础上鼓励基层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后服务工作尤其需要如此。
首先,我们明确了6个主体责任,即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统筹指导、协调经费、督导评价;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加强监管、组织交流、推动改善;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一校一案、创造性落实;广大家长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社会机构招标进入,提供高质量服务;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申报、自主学习、自主体验。
其次,我们给学校提出了12个流程指引:做足功课、做好准备,研读政策文件,制订实施方案;解读政策文件,做好宣传、动员;征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机构等各方参与的意愿;开展项目遴选,包括教师项目、机构项目以及家长项目;提供课程菜单,供学生分年级或跨年级选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课程;班级汇总、年级统筹、责任部门全面协调;形成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总表、年级总表、班级总表及一生一课表;进行经费测算,酌情微调课程安排与支出标准;课后服务全面运行,做好过程管理;举办学期或学年课后服务成果集中展示,开展项目评价与反馈调查;做好工作总结,撰写课后服务工作年度报告。
再次,我们对课后服务的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作出了明确指引。课后服务的起因是解决家长“4点半”左右按时接孩子的困难,课后服务的本质是学校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孩子课后托管。对于这种学生课后托管,我们初始的想法是“两不能、两应该”,即不能出安全事故,不能统一上课、补课;应该指导学生尽可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尽可能帮助其发展兴趣特长。
为此,我们给出了五条指引。(1)课程定位: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本、活动育人。(2)课程类别:一是学生自主课程,即完全由学生自主实施的课程,包括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二是学校统一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可简称学校共享课程,包括教师提供的课程、机构提供的课程、家长提供的课程,或称教师课程、机构课程、家长课程。(3)课程时间:在正常上课日放学后到18:00结束。原则上,每天小学至少有2课时,初中至少有1课时。(4)课程实施:实现课程多样化、选择性、走班制、一生一课表,落实学习方式变革,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反对“讲课”育人。(5)课程管理:成立学校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小组,统筹安排课程空间、时间、师资、学生,保障学习纪律、秩序、安全、质量。
最后,我们还给出建议:小学课后服务第1课时主要安排自主作业(学生自主课程),第2课时主要安排特长发展或体育锻炼(学校共享课程);初中课后服务1课时,主要安排自主作业或特长发展或体育锻炼,等等。
为什么课后服务要优先解决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的问题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在我们看来,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但不做作业,那么只有回到家里再做,这就有可能出现比没有课后服务或不参加课后服务更晚才能完成作业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学校有教师陪伴和指导完成作业有诸多好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及时解决学生的作业困难;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学生能有在家阅读、锻炼、做家务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学生能早点睡觉,能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可是,如何实现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呢?《通知》指出,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因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实行作业总量控制与统筹;加强作业有效性研究,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在课后服务时段合理安排“自主作业”时间;落实教师看班陪伴与答疑辅导;指导学生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作业;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阅读作业,或者尝试设置“无作业日”。
三、强化管理以保证质量
课后服务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科学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严格的过程管理同样不能小觑,特别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财政经费使用与管理。
1.安全管理
课后服务必须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疫情防控制度与应急预案,可以适当增设安全辅助岗位,协助巡视检查与安全管理。根据课后服务的特殊情况,我们梳理了五个安全风险点,提出了“一无四有”的要求。
“一无”,就是做到家校无缝对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各班级均建立课后服务学生管理台账,健全请假制度。对于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既要尊重其选择的自主性,又要保持课程实施和学生考勤的严肃性,还要强化家长按时来接孩子的责任心与自觉性。
“四有”,一是做到服务张弛有度,确保学生心理安全。课后服务内容不宜过多,要求不宜过高。绝不能以“负责”的名义“伤害”学生。多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感受,多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二是做到教师指导有方,确保学生活动安全。课后服务的内容主要有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和特长发展、体育锻炼,特长发展和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活动,活动时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活动的热身要求及器材使用应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指导教师要特别留心的事情。三是做到市场监管有力,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课后服务时间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饿,会通过各种途径购买食品,或者学校统一提供“下午茶”,这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学校加强饮食安全教育、严格留样检验,保障饮食安全。四是做到出入管理有序,确保交通安全。课后服务结束后,需组织教师、家长义工以及保安做好学校路口交通引导,确保学生有序离校。此外,还要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严格对购买的课程和外聘教师进行审核与把关,外聘教师的背景、资质、能力、身心健康状况均需严格审核,入校服务要提供体检证明和核酸检测证明,学校建档备案。
2.质量管理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均要做好课后服务组织保障,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责任部门,全面负责和落实课后服务有关工作。学校成立专门的课后服务质量监督小组,遵循公正公平、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把课程入口关、过程监管关、质量考核关,对社会机构做好招标公告、专家评审、合同签订、信息公示等各环节工作,定期开展项目督导与评价,不定期开展各类群体满意度调查。同时,引导全社会和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参与并监督课后服务工作。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创建课后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用于本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监督管理与项目质量评价,建立社会机构“白名单”“黑名单”制度。
3.财政经费使用与管理
课后服务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各校建立健全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经费支出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财务管理规定,不得抵顶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课后服务专项检查与评估,检查评估结果作为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作为今后组织课后服务项目的参考依据。
四、不断反思以持续改善
课后服务是否能取得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落地实施。实施得好则皆大欢喜、多方受益,反之就有可能怨声载道、难以推进。所以,在实施当中需要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不断改善。比如,如何严防变相补课,如何避免学生疲惫,如何控制教师负担,如何用好社会资源,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防范安全风险,如何规范经费管理,如何完善监督评价,等等。
特别是教师负担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关于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我们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自愿参与,二是合理取酬。因此,课后服务首先会征集教师的参与意愿,其次会与教师协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如果有教师开发的课程还要组织评审。
我们不赞成动员教师全员参与课后服务,建议整合多方面的人力资源。一是有意愿的校内人员。从全市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些年轻或没有什么家庭负担的教职工乐于参与课后服务。二是有兴趣的退休教师。许多身体康健的退休教师也愿意回到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三是有条件的学生家长。有不少家长不仅没有接送孩子的困难,而且还有时间、有意愿、有能力参与课后服务。四是有资质的社会机构。我们非常欢迎有资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公益组织参与招标,按照规范程序进入校园提供有质量的课后服务。五是有能力的学生干部。我们倡导适当培养“小先生”,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六是可利用的社区资源。课后服务是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区相互支持、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我们整合社区的课后托管力量,聘请社区助教,可以有效缓解课后服务师资不足的压力。此外,我们还通过创新课程管理控制教师参与数量,比如混龄编班、混班安排、大小班结合、教师轮流参与,等等。
当然,课后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有不少认识误区,有一些学校课后服务偏离了方向。课后服务是一种满足部分有需求、有意愿学生的延时服务,而不是面向所有学生统一延长教学时间;课后服务的对象、时间、空间、设备、师资也是相对有限的,不能把正常的教育教学时段原本就应该有的社团活动、校本课程、阳光体育等都调到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能解决家长按时接孩子的困难、能指导学生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还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部分特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更看重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关注学校提供了多少社团和多少门课程;更看重学生是否喜欢课后服务的学习与活动形式、内容,不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
我们评判一所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主要看重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学生自愿参与度;二是书面作业完成度;三是各主体满意度,包括家长、学生和教师;四是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认可度。其中,学生自愿参与度反映了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质量、受欢迎程度和受益面大小;书面作业完成度反映了学校统筹和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作业质量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各主体满意度反映了课后服务既要让家长满意,又要让学生喜欢,还要让教师认可;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认可度则反映了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的质量和丰富多样以及给学生带来的素养提高和特长发展。
2021年初,《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对全市课后服务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深圳的公务员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是18:00,所以我们拟将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至18:30。
(王水发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13-14期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