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不能与学生入学挂钩
8月2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工作人员对教学楼楼道进行消毒 供图/新华社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8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秋季开学,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发布会上明确“三不原则”:第一,学校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开学;第二,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学校不能开学;第三,没有明确应急预案的学校不能开学。
他同时回应了近期关于学生需凭家长疫苗接种证明才能返校的说法,表示教育部坚决叫停。
疫情形势
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自8月16日首次下降以来,已连续11天下降。截至8月26日,全国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下降到38个。目前,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米锋还介绍,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8亿8943.9万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会上表示,我们国家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已经扩大到12岁以上。他说,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亿391万剂次,其中12-17岁人群接种已经达到1亿2443万剂次。
“疫苗接种的总人数达到了10亿7250万人,覆盖全国人口的76%。”
返校开学
教育部:没有应急预案学校不能开学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发布会上介绍,秋季学期的开学,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的一项重要安排,教育部和整个教育战线都是高度重视。
他表示,教育部着重强调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秋季学期开学以及开学之后,要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二个原则,要严格要求。前几天,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秋季学期开学的文件,提出了明确的“三不原则”:第一,学校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开学;第二,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学校不能开学;第三,没有明确应急预案的学校不能开学。
第三个原则,要准备充分。首先要做到完善应急预案。其次要把各方面校园正常生活的后勤保障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出现突发疫情,可能要进行封闭式管理,校园内部师生的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要做好保障。另外,还要做好一旦出现疫情,可能要启动线上学习的准备工作。
王登峰指出,卫健委和教育部已经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该方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德尔塔病毒的特点又做了一定的修订,也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王登峰在会上要求,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入校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他说,各地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返校前人员健康监测,精确掌握师生返校前连续14天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自愿原则
教育部:叫停把接种疫苗作为返校条件
教育部再次重申,要从严也要依法依规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王登峰表示,“前两天有一个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所有学生带着家长接种疫苗的证明才能返校,现在已经更正了,这个县的疫情防控部门已发出明确通知,对这种做法叫停。不能把(接种疫苗)这一条作为开学返校的条件,这是依法从严实施疫情防控的一个具体体现。”
王登峰在会上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接种疫苗,特别是对于12-17岁的年龄段,以及现在正在准备的12岁以下孩子的接种,包括成年人的接种,都是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知情、同意、自愿。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本身能不能打疫苗、愿不愿意打疫苗,从教育系统来讲我们要加强宣传,宣传疫苗的安全性,宣传疫苗的保护作用。
针对返校方面的问题,他解释说,教育部会采取很多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最近公布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里面也明确要求,要把好“三道门”,就是家门、出门和校门。
“这里其实更多的是从疫情防控的措施来讲,并没有要求也不主张、不鼓励各地在出家门、出门和进校门的时候,把是否接种疫苗特别是家长和共同居住的人是否接种疫苗作为能不能进校门的标准,既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同时这种做法也是不合适的。” 王登峰说:“教育部在了解相关情况之后,也及时发出提醒,要求各地立即叫停这样一种做法。”
王登峰表示,将加大宣传和鼓励的力度,但不能作为一种强制,特别是不能跟中小学生入学挂上钩。
关注
三类人群接种6个月后可打“加强针”
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建议,高危人群接种疫苗6个月后,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接种,提升疫苗的保护效果。
郑忠伟说,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果没有18-59岁的好,但他们又是感染后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接种。
郑忠伟表示,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要去境外的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也建议开展加强免疫。但是否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还待进一步研究做出综合研判。
他介绍,截至8月27日,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50亿剂次,其中全球接种中国的新冠疫苗超过25亿剂次。相对于这么大规模的接种,发生接种后感染者比较少。
“如果完成全程的疫苗接种,发生接种后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一点从我们的疫苗开展的Ⅲ期临床当中的一些数据也有证明。因为没有一款新冠疫苗可以100%防感染,它防感染的保护率,从目前已经上市的疫苗当中看来,大概50%-90%不等。”郑忠伟说道。
相关
北京:加快12-17岁学生疫苗接种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2021教育金秋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晓明在会上介绍北京市落实学校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时表示,将加快12-17岁学生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目前,境外疫情持续高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输入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考虑到学校场所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坚持比社会面防控更加从严从紧的原则。”刘晓明说。
对于开学返校和大学新生报到的条件,目前北京市要求凡有过出京史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要在京满14天后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在京外低风险地区的高校师生员工和新生,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方可返京返校和报到。在京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及14天内有该区域旅居史的高校师生员工及新生,推迟返京返校和报到;待所在区域降为低风险地区后,返京前进行14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可以返京,但需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抵京当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持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方可返校和报到。(本组文/记者 刘艺龙 匡小颖 雷嘉)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