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动式传薪”优化乡村美育师资队伍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1-08-31  阅读:次   |
42.9K

  提升乡村美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内在需求。然而,让“美”的星星之火在乡村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这恰是以往乡村中小学教育中最为匮乏、最受忽视的一环。我国广大乡村艺术硬件设施短缺,艺术氛围相对淡薄,尤其是师资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提升乡村中小学美育师资水平,进而强化美育水准?以“互动传薪”的方式,让城市学校、艺术从业者、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美育中来,不断优化乡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型路径。

  将艺术内容更多融入“三下乡”活动,促进师资下沉式流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资源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三下乡”活动,已经在我国开展了数十年。近年来,各大高校暑期“三下乡”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随着农村生活品质、教育水准、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组织各类艺术资源“下乡进村”,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呼声,也为强化乡村美育师资力量提供了契机。

  首先,推动高校艺术类师资向乡村下沉。自2011年艺术学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第13个门类后,高校艺术类学科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艺术类师生数量已有大幅提升。这为艺术资源下沉乡村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艺术类高校师生提供了发挥专业才能、响应国家号召的应用场景。例如,这个暑期,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17名青年志愿者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小学,为学校师生介绍了基础乐理知识和专业术语,并教给他们十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高校艺术类师资与乡村小学结对子、常交流,既可以为乡村输入源源不断的师资力量,也能为高校师生带来新鲜生动的乡村艺术体验。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对故乡的“艺术反哺”作用。作为在农村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乡贤与故土有割不断的情感连接。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长期坚持为家乡父老演出,并促成中央音乐学院向宁波古林镇中心小学捐赠乐器,还开设课程,有力推动了古林镇中心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准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也注重发挥乡贤作用,一些乡村举办乡贤文化艺术节,打造乡贤艺术馆,为艺术家搭建了定期回乡交流的平台与机制。乡村还可考虑授予乡贤“荣誉村民”等称号,为他们在乡村开辟艺术工作室等交流互动空间,打造乡村艺术名片,增加乡村美育氛围,邀请乡贤为乡村学校美育贡献力量。

  加强城乡教师常态化互动,提高乡村艺术教师能力与素养。乡村美育教师面临着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年龄老化、视野有限等诸多困难。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乡村美育师资的艺术审美、美育教育类培训,组织音乐、美术、影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优秀从业者、同行教师,对他们进行定期授课、交流指导;另一方面,创新机制,为乡村美育教师提供沉浸式学习深造的机会。可考虑面向乡村中小学艺术教师设立新型访学机制,由地方财政出资,选拔有潜力的教师进入艺术类高校进行一定时长的访学、体验,跟随艺术名师听课、学习,在游学中接受艺术氛围熏陶。艺术类高校往往坐落在大城市,汇聚了更多的音乐、美术、戏剧戏曲等活动,有利于教师们全面参与,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审美水平与美育能力,为乡村少年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艺术之门。

  强化城乡艺术交流,取长补短开发艺术类课程。开发适合学生的艺术资源与课程、活动,是新时代美育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一门好的美育课程,应该体现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美妙融合。城市里现代艺术资源云集,接轨国际艺术潮流,但缺乏传统艺术生长萌发的土壤与氛围;乡村少有高层次艺术活动,似乎离艺术审美现场很遥远,但乡村艺术、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布,很多地方戏、民歌、民间艺术活动依然在乡村流传,洋溢着浓郁的传统特色文化之美。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城市艺术资源与乡村艺术宝藏互动起来,融入学校美育课程,甚至通过设立项目获取相关资金支持,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美育课程效果、提升城乡艺术教师素养与能力的可为之事。

  帮助教师用好现代媒介技术,让乡村孩子在“云端”遇见美。当前,媒介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在线直播、云教室、雨课堂等各类在线互动教育方式不断涌现。这在客观上为乡村美育带来了蝶变契机,也让乡村美育教师拥有更多资源、灵感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成为可能。加之在线钢琴陪练、绘画陪练等网络平台在探索中不断成熟,VR、AR等虚拟技术在教育教学中逐渐运用,也为教师们给乡村孩子创造沉浸式艺术空间提供了极大便利。比如谷歌之前发布的VR工具,就可让用户在3D环境中画画,沉浸式艺术边界不断拓展。如今,乡村中小学的教室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够获得全国各地大量美育名师直播课程资源。未来,教育主管部门可牵头组织全国优势团队打造艺术慕课资源库,开发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的艺术直播精品课程,通过线上名师与线下老师联动,向乡村“传薪播火”,为孩子们打开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当然,这要求乡村中小学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美育教师也要熟练掌握媒介技术运用,擅长为孩子们搜集资源、运用资源。

  提升乡村美育水准,改善师资是关键。期待更多城市优势美育资源下沉乡村,帮助乡村美育教师不断成长,并通过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达到健康良性的“互动式传薪”效果。

  (作者:陈习,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管弦系副主任)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