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站稳“C位” 干出实效 ——四川省内江市全面构建“三生·绿色”德育实施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8-31  阅读:次   |
42.9K

  自2013年以来,四川省内江市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发力、求新求变,大力实施“三生·绿色”德育,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实效性德育工作体系,让德育工作站稳“C位”,按照“一校一品牌”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在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市域特色的实践样板。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破解“三重三轻”痼疾

  台上,昆明市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侃侃而谈,阐释“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台下,内江二中政教处副主任曹丽娜认真地记着笔记。

  7月13日,内江市组织了一次德育工作培训会,200余名像曹丽娜一样的德育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探讨“学校德育课程建构”“新时代教育与课程思政”“课程育德的价值指向与实施路径”等话题。

  “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丑小鸭中学招聘教师的条件有两个关键词:会玩、爱笑。”曹丽娜说,“詹老师引导我们要学会容错,陪学生一起构建良好的关系。教育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

  曹丽娜说,这一点和内江二中“三自三成”(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成人、成才、成长)德育特色学校理念不谋而合。

  如果德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将会造成“三重三轻”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终将导致青少年思想品德存在缺陷,理想淡化、缺乏责任。

  调研过程中,内江六中党委副书记、内江市德育教研指导中心组长邓盛刚通过分析,发现个别学校德育工作存在4个典型问题:一是德育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二是德育缺乏专业引领,实效性不强;三是德育内容缺乏序列,

  系统性不强;四是德育主体不够彰显,针对性不强。

  为破解这些问题,从2013年起,内江市通过“理念引领、总体谋划、体系构建、制度保障、示范推广”五大行动,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形成以“党政推动、德育教研、活动课程、平台搭建”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全市12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试点。

  为避免“三重三轻”现象,内江市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推广。市教育部门领导鲁英杰说,在研究实践中,内江市总结凝练形成了以生长、生活、生态为核心的“三生·绿色”德育。这是一种生态德育,是针对传统灌输性、无序性德育而创新生成的生长性、发展性德育。

  “三生·绿色”德育的要义是回归本真的“生长”。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优化育人方式,改进教育手段,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

  “三生·绿色”德育的主题是唤醒自觉的“生活”。关注生活经验,全面分析、反思、体验与感悟,从而形成对党和国家、对生命、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生·绿色”德育的目的是构建健康的育人“生态”。通过课程、环境、管理和服务等,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生态系统。

  在“三生·绿色”德育的指引下,内江市第六中学坚持“以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底色,让学生在道德的滋养下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不像考试分数那么直观,而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内江六中党委书记、校长唐昭强说,“我们始终坚信: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觉生长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价值体现。”

  近年来,内江六中逐步建立了自我教育制度体系:校级学生会值勤制度、班委团支委轮换制度、文明礼仪岗制度、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等。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生长能力,真正发动学生内驱力的引擎,将生长还给学生。

  强化党政推动,德育走向台前站稳“C位”

  基于“三生·绿色”德育,内江市形成了以党政推动体系为保障、以德育教研体系为支撑、以活动课程体系为载体、以平台搭建体系为抓手的“四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

  “四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是内江市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党政推动、德育教研、活动课程和平台搭建4种手段,着力解决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顽瘴痼疾。

  在内江市,德育工作由党政强力推动,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组合拳”。

  强化方向引领。邀请国内知名德育专家指导、论证,制定并发布《内江市实效性德育生态体系实施意见》等5个指导性文件,细化实效性德育生态的目标、举措、考核等20项评价指标,保证德育生态建设的方向正确。

  突出价值导向。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高校,对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进行主题培训,广泛开展“德耀甜城”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德育干部和班主任正确的价值追求。

  加强组织推动。先后出台《内江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细则》等文件。配齐配强市、县、校德育专职干部,明确工作职能,把优秀党员骨干教师培养成德育管理干部。

  在“党政推动体系”的作用下,内江市逐步完善了3个机制——市教育部门规划、县区教体部门细化、各中小学执行的管理机制,依托德育工作会、德育教研会和示范校现场会的推进机制,市教育部门指导、县区督导和各中小学落实的督导机制。

  市教育部门领导鲁英杰说,3个机制的建立落实,明确了德育工作职能,夯实了德育工作基础,为全面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6年,内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配齐专职德育教研员。市、县、校成立德育教研中心(组)1000余个,配强专、兼职德育教研员或德育骨干成员,促进德育队伍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的发展。

  2017年,组建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骨干成员、骨干班主任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机构组建完成、人员配备到位的基础上,内江市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德育研究活动。

  建立校长工作坊,设立校长接待日,定期举办校长微党课,举办校长圆桌德育论坛,引导校长关注学校德育、重视学校德育、研究学校德育。

  举办班主任风采大赛,开展智慧班主任论坛,开展班主任工作案例诊治研讨会,组织开展“立德树人”和“家庭教育”教育成果评选等活动。

  每学年组织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明确年、期、季、月德育教研重点。各县区教研室每学期开展“一个讲堂、一次教育诊治、一次论坛、一次赛场”的“四个一”德育教研活动。

  定期开展班主任风采展评活动和“特色示范课堂”“学科德育精品课程”主题展示活动,组织开展家国情怀、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感恩励志等主题教研活动。

  “通过论坛、讲堂、竞赛和研修班等形式,加强德育工作培训、研修。”内江市教育部门领导任武说,这样一来,就把以前比较零散的德育教研活动进行了合理规划,形成完整、合理、科学的德育教研格局,构建起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内江市教育部门还积极搭建流动展示平台和示范引领平台,每学期由各县(市、区)轮流承办全市德育改革示范校建设现场会,展示德育成果,加强区域、校际间的学习交流。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示范校创建活动现场会,深挖地方特色,展示创建成果。

  在内江市,无论城区还是农村,无论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无论德育改革示范校建设现场会还是校长(班主任)论坛,无论德育主题活动还是常态德育教研活动,都呈现出生机盎然、争先恐后的崭新局面。

  构建课程体系,彰显“一校一品牌”德育特色

  “任何一种教育,课程一定是核心。”内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吴煜说,德育一定要紧扣课程载体,用课程设计理念来设计德育活动,注重创新、注重体验。

  在市级层面,内江市教育部门指导各地各校围绕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及发展任务,确定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家、爱校等相关主题,构建“家庭与家风”“学校与校史”“家乡与乡情”等体现地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校本课程。

  内江市东兴区开发的“范长江文化”校本课程,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培育人,以革命传统熏陶人,以革命事迹感染人”的德育新路。此外,内江市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指南”、市中区的“甜城内江——中国书画之乡”、资中县的“船城文韵润童心”“快乐行走筑梦想”、隆昌市的“三古文化”“美丽的渔箭”、威远县的“容合教育”“美丽向义我的家”等校本课程,都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地方特色文化中。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各中小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一校一品牌”德育特色日益彰显。

  聚焦“生活”二字,内江十小大力推行广读博览、博学多才的“博爱教育”。2015年起,在师生、家长、社区志愿者中广泛开展救护员培训、群众性应急演练、学校安全教育与体验活动、生命健康安全亲子讲座、主题宣传活动5个专题教育。将“博爱教育”与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深度融合,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内江十小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光元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建立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完善应急工作日志制度,形成系统档案资料,将救护培训的案例、模式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出了“小手拉大手,安全一起走”的安全教育模式,提高了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内江十小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种体验课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应对各种灾害的自救技能。有一次内江发生地震,学生正在教室里早读,突然教室摇了起来。大家沉着冷静地躲在课桌下,随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快速到操场集合。

  2017级(4)班学生罗子乐说:“在这次地震中,我不仅用安全知识保护了自身安全,还增强了团结精神。”在2019年12月18日资中地震中,内江十小师生“教科书式避险”获消防部门点赞,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个别学生情感淡漠、社会责任感不强。“这样的状况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何创新德育手段,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副校长刘成权说。

  通过几年的探索,学校把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找到了两类课程融合共生的路径,构建了国学课、军校课、地方传统文化课、梦想课四大特色课,提升了德育实效。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内江市十三小广泛开展良好习惯“微养成”活动,引导学生做“生活小达人”。从整理书包、收拾书桌、不扔垃圾、学会赞美、保持微笑等细微处入手,引领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小目标和阶段性大目标。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威远县东联镇靖和中心学校结合当地上百年的草编非遗文化,利用“印象草编工作坊”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向往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标。

  内江市第二职业中学结合市教育部门提出的“三生·绿色”德育,创新打造学校“三园”(校园、家园、乐园)德育品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其中校际参观学习达36次,经验交流开展23次。

  在各地各校积极构建德育特色课程、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牌”局面的过程中,内江市与教育科学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德育课程评估和质量监测评价。市、县(区)建立了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科学设计了评价手册;学校建立德育课程档案袋,通过测试、谈话、问卷、记录等方式,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关注学生在情感、性情、信念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目前,内江市已建成省级各类示范(特色)校66所。内江二中、内江六中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内江十小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聚焦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个人修为和德育品质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曹丽娜虽然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不久,可经她化解的学生问题已经不在少数了。在听昆明市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分享的德育教育经验时,引发了她的深思。曹丽娜说,“今后,我们的政教处也要以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开展学生的工作,站在积极向上的立场思考学生问题,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威远县高度重视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升。教育和体育部门配备思政教研员2名、德育教研员1名、德育专干1名,全县各校配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800余名,充实了德育专业人才队伍。

  威远县教育部门领导倪萍说,威远县每年至少召开1次德育论坛,组织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围绕“绿色德育”、德育科研、班队活动等进行广泛交流。修订班主任考核办法及评优晋级管理办法,既落实班主任“学生思想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也在待遇改善、职级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

  隆昌市大南街小学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思政课磨课团队,促进德育队伍专业成长。方珍老师研学活动课“古牌坊的记忆——探牌坊文化,做美德少年”获四川省文博教育优秀课程评选活动一等奖,余筱莉老师主讲的“社会生活有规则”获四川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评活动二等奖。

  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更能感受榜样的力量,这是大南街小学朴素的教育思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霞说,学校让师生广泛收集学校发生的温暖、细腻的小故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途径讲出来,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内江市个别学校,存在着“德育工作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的想法。事实上,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的事,每一名教职工都责无旁贷。

  内江十小提出全员育人工作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积极热忱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全面实行领导、党员包班制,加强学生学习、生命安全指导教育,真正满足学生成长和生活的需要。

  内江二中通过“非暴力沟通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将“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沟通方法适用于教育教学中,将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统一起来,有效地改善了家庭、学校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学校副校长董宗鸿说,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分享、讲解以及相关实践指导,既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工作,又能帮助教师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家长等之间的人际关系,提升教师的个人修为和德育品质。

  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以“在生活中育德,在育德中生活,为生活而育德”为视角,促进育人机制的改变和师生学校生活方式的优化。教师们跳出刻板模式,与学生一起体验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学生,增添了发现美的眼睛,更看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

  隆昌市第一实验小学积极开展“阳光课堂”教学探索和研究,制定《实验小学“阳光课堂”标准》,规范课堂教学的行为。“阳光课堂评价用语60条”,让课堂更加温馨。

  “太棒了!你的回答真精彩!”“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真棒!”……课堂上,教师们用充满阳光的评价和激励用语,温暖着每一名学生的心。

  学校2015级(6)班学生小熙从小注意力就不集中,父母很担心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但学校的阳光课堂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小熙的妈妈说:“我家小熙在学校不仅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而且还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了一名优秀的足球守门员。非常感谢这样的课题研究,希望成果得到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在内江,市、县、校层层落实专业德育教研人员,组建德育教研队伍,创新德育研究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德育工作有制度保障,有专家引领,有专业支撑。

  内江市构建的“三生·绿色”德育立足于“大德育”的德育生态观,有效解决了学校德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而形成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2017年,内江市“提高实效性德育生态工作案例”获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2018年3月,四川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内江市召开,现场参观推广内江德育改革经验;威远县新场镇中心学校“校园里彩龙飞舞”获评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2019年,“种子的启示”主题班会课在“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中被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选用展示。2020年国家教育部门推动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隆昌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实施阳光教育,建设阳光校园”成功入选。

  (李善仁)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