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变化 化挑战为机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9-02  阅读:次   |
42.9K

  我国的民办教育走到今天,到了一个转折点。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为标志,完成了这个转折。此前,我国民办中小学教育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张,以致鱼龙混杂。如今,民办教育进入规范整顿阶段,行业内需要反思、需要警醒,需要重新正视自己、调整办学态度和发展姿势。只有如此,才能把握机遇。

  正视变化:把挑战转化为机遇

  当下,全国民办学校发展规模总体较大,学校数量占到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3,民办学校在校生数量占比接近1/5。国家规范民办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理所应当。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这个性质不能变。

  民办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能再以过去的思路来发展民办教育,包括拓展项目、管理学校等。比如规范中小学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有地区和人数限制,不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不是想在哪里招就在哪里招,不是想招谁就招谁,不是有多少能力就能招多少。预定、既定的招生与在校生规模,不是民办学校自己说了算,将受多种因素制约。

  民办教育的规范整顿,是为了保证和促进其健康发展。这次规范整顿的一个重点对象是“假民办”,也就是“公参民”学校,即地方政府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名校办民校”也属于“公参民”学校的范畴。这类学校在某些地方成为优质学校的重要主体,如今的严肃清理,无疑将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规范发展。

  正视自己:参与到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中来

  当下,民办学校需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中,分析自己,从而真正认识自己。要看清形势,民办学校的布局调整与民办教育的结构调整将是下一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理想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结构比例想要达成,需要一个过程,对此,民办教育集团与民办学校要做好准备。

  办好义务教育学校是当地政府的责任,民办学校招生数量与在校生数量将会有所控制,一旦数量被控制,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将大幅上升,民办学校将进入布局调整的新格局之中,适者生存是不争的事实。

  民办学校要及时分析自己的成绩与问题,才不会迷失自己。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又将怎么去,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要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些不足是思想上的还是态度上的,是办学硬件条件上的还是管理上的,等等。这次规范、整顿,实质是对民办学校的重新洗牌,民办中小学要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参与到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中来,才能经受住大浪淘沙的洗礼。

  正视未来:办出特色与品牌

  民办教育的办学者想法不一,初衷不一。有的纯粹,有的不那么纯粹。要重新审视自己,及时回到原点,遵循教育规律,做真教育。要彻底摒弃那种通过办学来盈利、赚钱的想法,通过办学走上市之路已经走不通。有些民办教育集团过去更多是想依靠市场来发展,现在需要及时调整思路。依靠不懂学校教育的企业经营人才来管理集团与学校的做法,需要及时纠正,民办学校姓“教”,既不姓“企”,也不姓“商”。

  发展目标有偏差的民办学校,要重新定位,调整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绝大多数民办学校的举办者、运营者、管理者都很用心,在当下,办好都很不容易。

  民办学校需要审时度势,做强自己,凸显发展特色。首先,办学方向要准确,全心全意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规划下,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与任务。其次,要办出品牌,品牌就是内涵,品牌就是管理,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效益与效率。比如,要把国家课程实施好,在实施过程中有个性有特色,有模型有办法,做到人有我优,此外,补充性校本课程也至关重要,特色课程要做到人无我有,成为亮点。再其次,办学要有实力,办学资金要有保障,办学条件要达标,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面对新的形势,民办中小学要认真学习领会政策规定,民办学校谁批谁管,也只能在其管辖范围内招生;“公民同招”,旨在引导重视教育质量,对有些只能教优秀生、不能教后进生的民办学校来说是新的挑战;不能提前收费,对有些办学实力不强的民办学校来说可能会产生经费困难;控制民办学校在校生、招生比例,有些学校可能会“吃不饱”。诸如此类,都是民办学校新的严峻课题。

  (作者柳袁照系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特级校长,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