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 “三向”诠释“树文化” “五育并举”育人才
辽宁省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以下简称“63中学”),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将德育管理文化核心主题定为“树”。
即使是不太了解63中学的人,踏入学校也能深深体会到何为“树文化”。这个花园式的校园内,不仅有黄榆、紫叶李等10余种树木,而且整个校园都是“树文化”的宣传者:国旗下的讲话、大型会议、植树节活动……浸润“树文化”的63中学,已然成为了一所绿色生态校园。
“树文化”的背后故事
事实上,63中学的“树文化”,还有一段精彩的神话故事。63中学前身为坐落于原东陵区桃仙镇桃仙村的桃仙小学。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内阁学士,在告老还乡之后回到了现在的桃仙镇,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去种植桃树。久而久之,此地因他出名。
63中学“树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向”——“心怀家国,大气包容,立志成才,感恩担责”的向阳精神,“乐于奉献,刻苦钻研,厚德博学,厚积薄发”的向深精神,以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向上精神。学校低年段“向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年段“向深”,学习树的“扎根奉献”精神;高年段“向上”,毕业生面临着人生转折,引导他们向上生长。
“树文化”的“五育”表达
除了“树文化”,“五育并举”也是63中学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否能实现“树文化”与“五育并举”的全面融合?在不断追问下,学校以“树文化”为根,提出了“修品树德、善思树智、强身树体、博雅树美、勤俭树劳”的“五育并举”育人目标:
修品树德,对标“五育并举”之德育,是突出习惯的引领和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学校以感恩、明理、诚信等具体目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等内容,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于是,在63中学,源于古代的“开笔礼”走入了校园:正衣冠、感恩鞠躬、击鼓明志……
善思树智,对标“五育并举”之智育,是教授学生从小树立学知识、用知识、传播知识的教育。学校鼓励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有方法、讲效率,鼓励学生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63中学联合辽宁省科技馆,让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解科技馆的新奇东西、认识电流、动手绘画京剧脸谱……
强身树体,对标“五育并举”之体育,是树立从小锻炼强健体魄、长大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育。学校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入手,进行相关的知识和学生中良好习惯的榜样展示。于是,在63中学,有“校园吉尼斯挑战活动”,在吉尼斯的舞台上,校园小高手们踢毽子、颠足球、垫排球、手指转球等,一次次刷新“校园吉尼斯”纪录。
博雅树美,对标“五育并举”之美育,是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学校积极筹备、成立多种学生艺术社团,以让学生各有所长,比如已成立近8年的大鼓社团,2017年10月,该社团受到沈阳市青少年才艺大赛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了在沈阳电视台录制的颁奖晚会。
勤俭树劳,对标“五育并举”之劳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从小勤动手的教育。学校融合感恩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又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于是,在“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中,一张张绿色的粽叶在学生们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饱满的粽子,使他们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致敬爱国诗人屈原。
值得一提的是,63中学的“树文化”在与“五育并举”的碰撞中,除了5个创造性表达,还多加了一项“新苗树志”。2021年,63中学的少先队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与此同时,学校也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号召全校中队以一种树的名字命名中队,同时以活动来支撑、完善“班级树”。
“八德”的“五育”路径
63中学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校长——蔡恩强。29年的教育积淀,让他深谙学校教育的根基必定是立德树人。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将“八德文化”与“五育并举”有机融合,构建出“六养六化”德育工作体系。
日记故事,不拘古今,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此便为“八德”,这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是63中学的德育文化。同时,学校还探索出3条“八德文化”与“五育并举”相结合的落实路径:一是重情境滋养,二是重平台搭建,三是重深研精教。
63中学,既是校园,又是花园,还是果园。五彩缤纷的树,象征着63中学学子在“五育并举”下的全面发展,是学校“修品树德、善思树智、强身树体、博雅树美、勤俭树劳”的写照,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生动表达。
(陈铎 孙佳秋)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