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不寻常的路才更有味道
与师生合影时,校长们往往端坐在正中央,夏青峰则喜欢站在角落,中间位置是学生;很多校长热衷于用制度来约束师生,夏青峰则更相信信任的力量,打造舒展的校园文化;想把学校办成名校的校长不在少数,夏青峰却认为,学校能不能做成品牌虽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来到这里的人能否得到成长……
在学生眼中,夏青峰外表儒雅温和,有学者的睿智,又有长者的亲切。而生性爱折腾的他又是不“安分”的,辗转安徽、江苏、北京三地任职,接手名校,提升传统校,打造新建校,种种别样的经历让他的教育人生充满传奇。走近夏青峰,寻找“不同”里的教育密码。
不承想当了老师的特级教师
夏青峰原本并不想当老师。
他的父亲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可家里还是很穷。在夏青峰的印象里,每年过年,父亲都会买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年画,期望孩子们通过读书实现跳“农门”。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需要大量师资,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学校就读。因为中考成绩优异,按照当地政策,夏青峰被直接拉去读了中等师范学校,1989年,中师毕业,他被分配到家乡安徽庐江胜岗乡的一所小学当老师。
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他,慢慢地喜欢上了教书,因为上课生动、诙谐有趣,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位年轻的教师。但夏青峰一想到要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心里的郁闷感就上来了。“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学校门口是一片坟地,每天傍晚,他从一个坟头走向另一个坟头散步,嘴里哼着歌。
由于工资太低,夏青峰还是很想挣钱。
夏天的早晨,天还未亮,他骑着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批发一箱冰棍,回来一路沿途叫卖到学校,临近到校时间,不管卖完卖不完,他都会把冰棍箱塞到一户农户家里,然后去学校上课。当时,和他一起教课的大多是民办教师,当他们从农田里干完活,卷着沾着一层泥巴的裤腿来学校时,夏青峰也卖完冰棍来上课了。
夏青峰始终认为,教师虽然清贫,但也可以努力让生活更好些,让自己有一种舒展的生命状态。这种观念在他后来辗转多地当校长时也一直在坚持:他在意教师们的生活品质,给他们留出喝咖啡的时间与空间,给教师多点文体活动时间,让他们能有时间去浏览外面的风景。教师一旦出现一些倦怠的迹象,他就会在后面推一把。
1993年的暑假,夏青峰来到苏州,在工地上干起了拆房子的苦力活。一天,他趁闲暇慕名来到离工地不远的无锡市华士镇,不经意间,看见了华士中心小学,他在门口转了好几圈,最后站在那里凝视着校园。一位中年女性发现了他并微笑着问他:“你找谁?”被问住的夏青峰本能地走开了,可就在转身离开的一瞬间,他又转回了身说道:“我想找你们校长。”
而这一转身,则改变了夏青峰的一生。
“想到我们这儿来当老师吗?”一番交谈后,华士中心小学校长吴辰发问。“啊,你们缺老师?”夏青峰又惊又喜,声音微微颤抖。吴辰看着夏青峰的眼睛说:“我们这儿不缺教师,但是缺好老师。”夏青峰寻觅的心自此安定下来了。后来,他问过吴辰,吴辰说,她就是看中了夏青峰的那双眼睛,亮亮的,“我相信你能做好”。
夏青峰没有让人失望。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像海绵一样吸收学习知识。到华士的第三年,夏青峰入选了“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到了第四年,夏青峰以四个第一的不败纪录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最高分,赢得了全国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2005年,34岁的夏青峰被评为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2006年,夏青峰成为华士实验学校校长。2007年,华士实验教育集团成立,夏青峰任董事长、总校长。
不愿做官的校长
几近不惑,夏青峰内心仍是不“安分”的。
2010年,做校长四年以后,39岁的夏青峰婉谢了苏州市、南京市多所学校的邀约,作为特殊人才,被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引进到北京工作。“好像40岁之前再不折腾,以后折腾的动力就慢慢小了,我还想去看看外边更大的世界。”夏青峰心一横,就来到了北京。
他还记得初到管庄中心小学“踩点”时的情景。那天晚上,从北京地铁管庄站下车后,夏青峰打了个三轮蹦蹦车前往学校,时值北京市全面推进房屋抗震加固,校园内部一眼看去都是工地,校园门面房几家小饭馆前,都是人们在光着膀子喝啤酒。眼前的景象让夏青峰傻了眼。虽然心情有点失落,但夏青峰想,既然来了,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学校办好。
到学校的前两周,夏青峰几乎没有说话,他一直在观察学校和师生状态。两周后,在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他讲了半个小时,多次被教师们的掌声打断。一位教师回忆,夏校长的话都讲到老师们的心坎上去了。
变化在这样一所传统老校慢慢发生了。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学校,夏青峰做了一系列课程改革,让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尽可能丰富起来;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他邀请了十多位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到学校传授经验,并对整个朝阳区全方位开放;为了改变家长对学校的印象并树立对孩子的信心,他组织学生们在学校附近的大礼堂内演出,邀请家长们前来观看;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生态,夏青峰顶着压力,花了半年时间,把学校里的小门面房全给拆了……
他还办了一份名叫《家园》的校园报纸,每期他都写一篇谈办学的文章,然后寄给朝阳区各个学校的校长,还有教委的领导。慢慢地,这成了很多校长和领导特别喜欢看的一份报纸。
管庄中心小学也因此得到了外界更多的关心和重视,被更名为“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升级为区教委直属小学,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师们的状态越来越好,学生们眼睛里闪着光,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2013年1月,夏青峰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位于北京市北三环外西坝河岸边的一所崭新的学校——北京中学将于当年9月正式亮相,夏青峰被任命为校长。面对崭新的学校,要从头思考该怎么办学,这也给了夏青峰更大的施展空间。
2016年,夏青峰兼任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后来,面对两个职务带来的精力拉扯,夏青峰果断辞去教委的行政职务,专注于校园。
很多人对这一选择不解,而在夏青峰看来,人生非常短暂,一定要做自己最感兴趣、最适合的事情。他更是从来没想过把校长当成“官”来做,反而有种气定神闲和内在的从容。“有所追求才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能乐在其中。”夏青峰一脸沉静。
不追求“名校”的办学者
夏青峰对办学有着清醒的认识。
“北京中学这个校名太大,办着办着就有可能天天想着办名校,从而把学生和老师当工具了。”在筹办北京中学的时候,夏青峰就有个明确的想法:北京中学要成为品牌,这很重要,但不能刻意追求,最关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好。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
北京中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夏青峰给出的答案是,在健康人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他还专门把这一育人目标转化成了学生能听得懂、记得住的话:成为一个有根的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和一个能创造的人。
一提到考试分数,不少校长讳莫如深,好像分数与素养天然对立。夏青峰却认为,在教育一线不可能不讲分数,考试分数要讲,核心素养也要抓,关键在于“平衡”二字。
“学生不是实验对象,是教育的对象。培育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抓学生考试分数则是短期主义,我们必须要不断微调,找到平衡点,不能一味标新立异,因为一旦颠覆性的变革失败了,对学校可能影响不大,但这一批孩子就遭殃了。”夏青峰依然把目光投向了每一个个体的学生。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呢?
夏青峰的回答是,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志趣,真正调动学生的“心之力”和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想要去学习。
在北京中学一位教师看来,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解决考试、评价的问题,还能让学生节省出大量时间参与到更丰富的拓展课程和实践体验中去,提升自信心,发展综合素质,锻炼其思维品质和能力。
北京中学的课程开设堪称“奢侈”,课程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潜能课程相融合。拓展课程分为阅历、学院、雅趣、服务、健身五大系列,在丰富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择性,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造力和优势力。同时,学校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修、研修、导修、讲修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免修学科。
教学虽然很重要,但在北京中学,最消耗教师精力的部分在于观察学生状态、与学生谈心,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发展和创造性地成长。
走在北京中学的校园里,能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不少学校挂在门口的校牌热衷请名人题写,北京中学的校牌则出自学生之手;学校的实验室章程、食堂公约、走廊文化布置等也全由学生完成;一名爱好绘画的学生,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闲暇时涂鸦了整整一面活动室的墙;学校的角落里保留着一架儿童秋千……夏青峰希望校园里多一些学生的声音,期待学生真正能享受学校。
北京中学关于学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是学生自我约定出来的,任何一项制度出来以后,大家投票,如果超过85%的赞成票,那么就成为一项制度。当然,投票之前可以进行激烈的辩论、讨论。
夏青峰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自己定位为服务、支持和引领学生的人。短短几年,北京中学声名鹊起,收获了很多荣誉。对此,夏青峰说,“只要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就是办学最大的成功”。
谈及未来,他说,就像开车一样,只有把刹车练好,才能更好加速。教育如果都是朝着规律向前开,渐渐地,它的品质就会上来,学校的一流水平也会实现。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