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市遵道学校 道博教育 追梦前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9-29  阅读:次   |
42.9K

  倚麓棠山,临玉妃泉,青山碧水,洞天福地,在这里,坐落着一所“道崇自然”的学校。绵竹市遵道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建于1919年,历经一个世纪的沧桑砥砺,积淀了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000余人,共30个教学班。

  2008年5月12日,绵竹市遵道学校遭遇“汶川大地震”,全校师生陷入了悲痛之中。值此艰难时刻,在上级领导与全国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得到了及时的援助。特别是万科集团积极向遵道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建起了结构坚固、外形美观、设备齐全的学校大楼,添置了先进的设施设备,修建了占地53.8亩的安全、美观、现代的标准化新校园,也是灾区率先新建的永久性学校。

  近年来,遵道学校高举“道博教育”创新旗帜,在“遵道而行,博学万科”办学思想引领下,坚持“道崇自然,博润生命”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农村特色教育之路。

  遵道致博

  从文化内涵看遵道学校

  ——什么是“道博”教育?

  在近百年的发展中,遵道学校历经劫难,几度重生,百年办学,既着眼发展之“道”,又遵循教育之“道”。在办学过程中,遵道学校重视拓展学生的视界,着力思想的净化,增加课程的宽度,办学显“博”。

  “道博”教育,即学校办学遵“道”致“博”。遵“道”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一要“循规”,即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不变形、不走样;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教育不偏轨、不变道;遵照知识自身规律,教学循序渐进。二要“懂法”,即管理者要懂得激扬之法、提升之法、管理之法,教师要懂得育人之法、教学之法、研究之法,学生要懂得学习之法、交往之法、心理调适之法,进而让教育教学步入良性的轨道。三要“明理”,即学生要明白学习原理、知识原理,教师要明白教学结构原理、教育转化原理,进而轻负高效地学,轻轻松松地教。致“博”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培育学生时,教师要致力于“博”。一要胸襟博大,心理健康;二要博古通今,视野开阔;三要博大精深,触类旁通;四要博采众长,不断进取;五要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遵道学校秉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及“崇尚自然”的思想准则为核心,形成并明确了以“遵道而行,博学万科”的校训、“弘道养正,博采众长”的校风、“大道至简,博学共生”的教风、“天道酬勤,博文约礼”的学风等为核心的系列学校文化理念。

  行动指南

  从教育实践看遵道学校

  ——如何打造“道博”教育?

  根据“道崇自然,博润生命”的办学理念与“遵道而行,博学万科”的校训,基于“博道教育”的教育诉求与价值取向,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博”这条明线作为线索,来确立与之相匹配的行为文化体系,在打造“道博”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体系和建树。

  在管理体系上,构建拼搏进取、合作共生、勤廉高效的博力管理。一是探索“一体”管理,着力“九年一贯”,着力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按照“纵向衔接、横向互动、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整体思路进行学段融通、学科融合,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二是推行“自主”管理,落实“全员全程”,全面推进学生“自我管理”、教师“自觉管理”、领导“自律管理”。三是开掘发展资源,整合管理力量,由万科集团、省市县知名教育专家、教育部门主要领导、学校负责人组成“遵道学校发展委员会”。在“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掘各种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全力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发展速度。

  在课程开发中,学校紧紧抓住“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突破课程时空限制”的大课程观,打造博通课程。构建起前后贯通、相互勾连、融合创生的立体、交叉、多元的校本博通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了将课程的开发权还给教师、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课程的领导权回归校长。

  在课堂教学中,打造情思涌动、主动参与、快乐高效的博动课堂。以“论道强基,博动善思”作为博动课堂的诉求,通过师生角色的转变、着力“探究·互动”式课堂的研究、着力“五个重点”的突破等多种途径,营造拼搏进取、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情态,打造温馨课堂。一是开设体验课程。如通过“隔震体验”课程,了解地震,学会如何逃生,在体验中珍爱生命。二是开设社团课程。如书法、舞蹈、绘画、创客、羽毛球、独轮车、剪纸、年画、文学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三是开设学科课程,即开发思维训练课、阅读课、书法课、劳动课、拾遗造物课、衔接课程,打通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通道。四是开设班队课程,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节庆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影响、教育与熏陶。在博动课堂中,着力“探究·互动”式课堂的研究,抓住课堂的探究点,在探究中深化,在体验中总结;抓住“互动”,以教学多媒体为媒介,研究师生同频共振与双向互动,以小组合作带动生生互助与合作。

  在立德树人中,学校回归教育初心,狠抓德育,打造生态德育。以“品行高雅,德行雅正”作为博雅德育的教育诉求,让学生在博雅德育的推进中立德、固本、励志、体道。一是感恩教育,让学生“悟道”。如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亲人、与人友好”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二是养成教育,让学生“立德”,从而形成“心理养成、行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养成、艺术兴趣养成”的“五养成”。三是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励志”,开展生动的国防教育活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四是道德教育,让学生“体道”。每年寒暑假都开展“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好事、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的“四个一”活动,培植学生的道德意识。五是生态教育,让学生“固本”。学校实施“零废弃校园”建设,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和评价各个环节中,实现学校自身的生态变革。

  “遵道而行天地宽,博学万科砥砺行。”目前,荣获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等几十项荣誉的遵道学校提出了创办全国乡村教育典范学校的目标。追梦的遵道教育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遵道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俞华平)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