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更需做好课后服务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0-21  阅读:次   |
42.9K

  课后延时服务政策是基于解决“三点半”难题制定的。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的是学生周一早上到校、周五下午离校的管理制度,“三点半”难题并不存在,教育部之所以提出“全覆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发动学生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

  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规定,小学周课时数为26至30节。受晚餐等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按照课程设置标准排完课后,每天下午会有一个小时的空当时间。没有课后服务,学校一般是继续安排上文化课。开展课后服务,学校通常是利用这一个小时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拓展多种素质。课后服务要求的另外一小时,可以把晚自习时间改成作业辅导。这些管理变化,会给农村寄宿制小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是文化课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更高。没有实施之前,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辅导学生、面批作业,如果正课没有讲好,也有时间补起来,很多教师就养成了打时间仗、“磨”成绩的教学习惯。实施课外服务后,由于教学时间减少,教师就会在课前精心备课、精心设计作业,在课堂上把该讲的讲到位、该过关的过完,实在完成不了,也要尽可能减少。这就会倒逼教师钻研业务,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活力会更强。长期以来,囿于教育评价的影响,艺体美劳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职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足,懈怠感较强。每天组织一个小时的分组活动,这些教师就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就会相应提升,如果某类专业教师特别紧缺,或某个教师在某个方面做得特别优秀,他们还会成为学校的“宝贝”。

  三是学生的成长潜力将得到更大释放。孩子的潜力是多元的、巨大的。开展小组活动后,学生被抑制的潜能就会逐渐被激发,多兴趣、有特长的人才就会不断成长,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感也会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课外作业在课后服务时间的完成,学生的课外自由活动时间也会有所增加,“小胖墩”“小眼镜”“小网虫”等育人难题也将得到一定缓解。

  四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将发生更大改变。长期的重智育、轻其他“四育”使很多农村学校以静为美、以静为优。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是不是动起来、校园是不是闹起来将成为衡量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标准。学生多元发展、教师广泛参与、学校积极主导等新变化都需要并最终推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方式方法朝着更科学的方向改变。

  学校要引导家长明确开展课后服务的目的,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还要合理谋划,确定好活动的开设项目,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地方政府要及时出台和落实财政补贴、学生收费政策,保障学校能有经费完善设施设备、聘请校外力量、兑现服务薪酬,保证课后服务可持续开展。

  (作者张小军 系四川省剑阁县金仙小学校副校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