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语院校育人指明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外老教授们的回信中,称赞老教授们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并对外语类院校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入职的青年辅导员,这封回信引发我的深入思考。
回信笃定了外语类院校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指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在“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正在不断重新认识中国。在复杂的全球政治环境中,讲好中国故事,掌握全球话语权,让世界正确看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外语类院校的重要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语言和文化是第一步,是促进交流与沟通的基础,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拥有101个语种的外语类院校、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全校师生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这项任务。
回信指明了外语类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指出,要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北外诞生于抗日烽火下的延河之滨,一代代北外人在“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校歌声中,走向各行各业和世界各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认真学习党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不忘学习的初心和本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外人凭借扎实的外语基础,始终走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第一方阵。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全民外语学习水平的持续提升,仅仅拥有更为流利的外语水平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时代的北外人更要触类旁通,基于语言超越语言,将知识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和天地。
回信坚定了北外青年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指出,老教授们辛勤耕耘数十载,矢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外语人才,年事已高仍心系于此,这就是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在北外的校园里,师生们常常看到坐着轮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106岁的伊莎白老师;在北外的重大活动中,也常常能见到“百岁教书匠”、全国优秀教师、100岁的陈琳老先生。每一次与老教授的擦肩而过,都是一次对青年教师的激励,都能引发青年教师对教师责任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不同时代的人民教师可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却始终没有改变。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为外语类院校和教师提出的新期望,北外的青年辅导员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课堂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以老教授们为榜样,学习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而不断孜孜奋斗;三是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四是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满足新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新要求。
(作者王培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