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接力 衔接更科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0-25  阅读:次   |
42.9K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放缓幼儿园与小学的坡度,帮助孩子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压力与焦虑。幼小科学衔接,是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牵手共担的使命。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采用幼儿园中班逐步渗透,大班抓住窗口期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通道,一年级平稳过渡的“接力式”衔接,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幼小衔接。

  创设适宜的校园环境

  幼儿园方面:跳一跳,够得着。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校园和教室进行了一系列环境创设,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藏着“一年级”的故事。比如,布置“问题树”墙饰,收集有关小学困惑的问题,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设置“本领墙”,通过绘画或照片,在墙上展示幼儿学会的新本领,增强自信心;在生活操作区创设“整理书包”游戏区,提供书包、铅笔盒、文具、课本,让幼儿比赛收拾书包,培养自理能力;设置“我的小学”主题墙,让幼儿画一画对小学生活的憧憬。

  小学方面:缓一缓,慢慢来。首先,开发入学课程,编制入学指导手册(家长篇),为家长提供小学生活指导;其次,在教师中征集“我是小学生”好习惯童谣,将一年级必要的学习、生活习惯编成儿歌,挂在楼道两侧,孩子随行随读,既享受了文字的美感,又获得了行为规范。一年级教室的布置也颇为用心,我们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设计生动丰富、充满童趣的教室主题文化,让一年级新生置身于熟悉的环境中,产生亲近感。我们还将新生入学后的前两周定为“适应期——认识我的小学”,在此期间孩子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小学上下课特点,渐入式领会小学生常规;入学课程也逐年修改、完善,跟进要求。

  开发幼小主题课程

  我们将大班升级课程与一年级入学课程紧密融合,创新课程衔接模式,激发幼儿园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课程一:模拟小学生活。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开展模拟小学生活课程。教师调整活动时间,上午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下午组织小组活动,保证数学、语言小组活动质量,并且带有任务性,每周完成一个任务。课程结束后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最喜欢的地方和最难克服的地方,并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对上小学产生期待。

  课程二:参观小学校园。幼儿园大班最后一学期都要开展参观小学校园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小学本部。他们走进一年级教室,观摩哥哥姐姐上课,与哥哥姐姐进行交流。坐一坐一年级的凳子,摸一摸一年级的课本,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间操,向一年级的哥哥姐姐及一年级教师提问等,都让小学生活不再神秘了。有的幼儿在参观校园后兴奋地对教师说:“以后,我要到这所学校来上学!”喜欢校园就是爱上学习的开始。

  课程三:“精彩童年”毕业课程。幼儿园每年的毕业典礼都会邀请一年级学生进行书包整理、技能展示活动,这可以帮助大班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同时,活动也能给一年级小学生一种光荣感、责任感。一名一年级参与展示学生的家长说:“感谢学校,孩子说好像又回到了幼儿园,以后要做好榜样!”

  搭建家园校互通桥梁

  幼升小阶段,很多家长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深刻影响,孩子还没上学,家里就已经弥漫着焦虑氛围。为此,我们积极搭建家园校互通的桥梁。

  小学方面:面向社会连续开展幼小衔接讲座。我们发挥办学办园优势,组织小学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进幼儿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成立幼小科学衔接骨干团队,分别录制“小手牵大手幸福向前走”“孩子们,你们好”等线上资源,围绕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分享。

  幼儿园方面:请小学班主任到幼儿园指导。因为不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特点,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开好头,很多面临幼小衔接的家庭都会焦虑。为引导家长走出幼小衔接误区,我们安排小学骨干班主任到幼儿园作专题报告,引导家长认识到在幼小衔接准备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级,而要放在12年的学习过程里,培养孩子好习惯、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级适应能力。

  家长方面:从容迎接一年级。我们通过家园互动区发放“明白纸”,开展家访,建立幼儿园网站、微信群等,帮助家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侧重点的不同,引导家长明确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而非知识掌握的多少。

  (作者赵庆英 董潇雨系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