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基本实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0-28  阅读:次   |
42.9K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地3年,总体近视率下降0.9个百分点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基本实现

  青少年视力健康,始终牵动着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心。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视防控工作的帷幕正式拉开。

  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交出“答卷”: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近视防控合力增强,综合防控多措并举,监测干预能力提升,示范作用取得实效,科普宣教范围扩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

  近视防控总体见效持续向好

  近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走过了一条曲线——

  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

  “过去3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中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充分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取得这个成绩是相当不容易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通过两组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能更细致地了解目前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一是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一定缓解。2020年,全国幼儿园大班6岁儿童近视率与2019年相比是持平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率低于2018年的监测水平。二是低度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放缓。在近视学生中,2020年中高度近视比例较2018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初、高中学生的高度近视较2018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们高度近视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3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近视防控持续向好、总体见效的局面基本形成。”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年级学生近视率的问题,王登峰也传达了一个“好消息”。从2018年到2020年,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约为14%,这3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尽管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幼儿近视情况并没有恶化。”王登峰说。

  但同时,吴良有强调,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监测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早发现早干预,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逐步推动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信息化建设。”吴良有说。

  综合治理构筑全面防控体系

  从2018年8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到今年年初15个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队伍“扩容”背后,突出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治理”这一关键。

  王登峰介绍,过去3年,教育部等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层层压实责任。《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共同界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在近视防控中应做的工作。同时,国务院成立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此外,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针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在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评议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在顶层设计环环相扣的布局中,王登峰点明这是“最为核心的”。

  在教育部这3年的近视防控工作记录中,还有几组数字值得关注,它们构成了近视防控综合治理的更多面。

  教育部积极推进改革试验试点,两批共遴选建设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142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46个;

  教育部专门成立了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由85名专家参与宣讲团工作,一共进行了3600多场次的宣传推广和教育活动,受到各地各校热烈欢迎;

  教育部陆续印发关于加强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五项管理”文件,都与落实落细近视防控相关,从这五个方面,基本上形成全面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多部门共同发力,呵护青少年明眸。

  国家卫健委采取了签订责任书、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全面摸清近视率底数、强化监测与评估、推广适宜技术、广泛社会宣教等一系列行动措施,合力推动近视防控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完善体育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顶层设计;突出技能普及,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突出家校联动,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供给;突出体育设施建设,优化儿童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突出氛围营造,加大儿童青少年体育宣传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3年来累计检查眼镜制配场所8万余所,严控眼镜质量问题,通过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和召回力度、加强标准化工作等举措,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权益。

  “双减”是近视防控的治本工程

  “‘双减’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不必要的校外培训负担,这对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来讲是一个治本的工程。”王登峰说。

  对此,王登峰从目前近视防控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解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最核心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王登峰表示,这其中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这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的问题,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这项工作涉及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来。二是过去不足的方面,即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将来能否真正增上去。这需要评价体系进一步跟进。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既包括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如何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考核之中,同时也对政府、学校以及家庭提出了要求。王登峰看到,综合评价改革对于改变过分偏重文化课,以及由此带来的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将起到重要的遏制作用。

  如今,在“双减”背景下,近视防控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在‘双减’落实的同时,其实也在推动‘双增’。”王登峰表示,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时间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这是一增。另外一增,是体育和美育培训被列为非学科类的培训,意味着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将会大大增加,足以从根本上推动近视防控的有利进展。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同样感受到,“双减”之下,体育工作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断提升。“在‘双减’背景下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我们将继续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教师的做法,推行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姜庆国说。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