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育风光别样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1+N”课程模式释放改革效能
在国家“双减”政策引领下,义务教育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凭借课程改革的“先手棋”,打造出转型浪潮中的亮丽风景。
每天学校里的8小时,山湖师生这样度过:早晨走进校门,总有灵动的音乐奏响,山湖师生沉浸在音乐组教师演奏的“山湖晨韵”中,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40分钟的课堂上,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夯实学科课程基础,灵动创生学科拓展课程;课间时光里,学生们和着音乐的节拍,蹦蹦跳跳,释放天性;“5+2”课后延时服务时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后,开展绘本阅读、科技创新、书法练习、益智游戏、体育运动、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等课外活动,陪伴学生立体化成长……8小时之外的时光,山湖学子也不闲着,和父母一起快乐阅读,制作趣味亲子画、亲子阅读音频、阅读推荐卡、阅读反馈单,通过家校共读,延长学习的长度和宽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或跟着教师走进农场、蔬菜基地、桑蚕文化产业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尝试体验,养成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收获真知的习惯。学习不仅集中在课堂上、校园里,也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形成水滴石穿的教育惯性;学习的内容不仅聚焦于书本,也融汇各种主题,形成丰富多元、轻松有趣、见微知著的教育模式。这样的学习体验,让山湖学子直呼:“有趣,喜欢,在玩玩乐乐中长身体、长知识、长见识!”
“教育应该像水一样,顺应孩子的天性,既亲近平和,又包罗万象,还滋养心灵,在适合的阶段播下兴趣的种子,让孩子受益终身。”山湖花园小学校长孙建兵如是说。正是本着“上善若水”的教育理念,孙建兵校长带领学校教师,基于学生80%来自“新市民”家庭的情况,探索以“水文化”为教育特色、以“沉稳灵动山湖娃”为育人目标的“1+N”课程体系改革路径,以期构建灵动多彩的学习模式,精准适应学生差异化成长需要,让学生在无痕引领中释放天性,实现自由、快乐、健康成长。
从“1”到“N”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水变化无形,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蟠龙。山湖花园小学受水无形、多元的特点启发,顺应学生天性,打造多元化、创新性的“1+N”课程发展模式.“1”是国家课程,“N”是拓展课程,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实施学科拓展、自主管理、地方文化3类课程。
“1+N”着重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开发生本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组成的学科拓展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深化和延伸。在保证合格的基础上,通过渗透型、拓展型的教学方式,开设单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夯实学生基础,实施精准化教学。课程实施主体为教师,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和学生需求,构建“师本课程”,让每一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从而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系列,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和发展需求。
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自主管理课程,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课程,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找到更多可能性。在“山湖‘星’小镇”系列自主管理课程中,学校以星职中心、星创中心、星媒中心为分类,开发出“诚信银行、3D打印社、梦想小舞台、美丽园艺坊、校园拍卖行”等10多门自主课程。山湖花园小学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是山湖的明星”,学生能体验各种课程带来的情境化学习、完成原本生活中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开发的地方文化课程,既有乡土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人物典故等内容,也有新能源、手工制作、烘焙等拓展实践,还有法律小讲堂、医学小百科等知识科普。课程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根据家长的特长、能力、可支配的时间等,合理安排设置,充分挖掘其优势特长,调动家长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有效拓展了课程实施的内涵和外延。
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构成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从“1”到“N”是对国家课程的渗透和拓展,是学生自主管理和终身发展的奠基,更是对地方课程和地方文化的回归。多层次的课程设置,从聚合到发散的内容衍生,让学生宛如进入课程“超市”,可以根据需求合理搭配学习“大餐”,实现营养均衡。
顺应天性
“无痕引领”学生自然成长
水因势利导,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焕发勃勃生机。“1+N”课程汲取“水文化”中“顺势而为”的哲理,顺应学生成长天性中的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在实践中以趣生趣、以乐(yuè)生乐(lè)、以画生花,“无痕引领”学生自然成长。
枯燥的公式、复杂的算法,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可是在山湖花园小学,趣味数学拓展课程的开展将专业辅导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将数学学习趣味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相结合,让上数学课变成了一种享受。这门课程主要提倡在生活中学习、在娱乐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一道道题目,囊括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等多元化的解题技巧,带给学生一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审美感受。在趣味解题中。让学生的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同样,高精尖的科学课程,在山湖花园小学也变得相当亲切且“接地气”。3D打印课程,由教师带着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在了解基础原理后,直接开动脑筋打印出地球仪、花瓶、梳子等作品。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科学原理,也在实践中进一步激发探究的动力。科技节上,教师带领学生以“神奇的桥”为主题,通过“走一走,江南水乡的桥”“画一画,我设计的小桥”“做一做,我心中的桥”“比一比,谁的纸桥承重量大”“写一写,未来的桥”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启了天马行空的科技创作和想象。
学习音符节奏,一遍一遍地弹奏同一首曲子,这样的音乐课程也许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耐心。在山湖花园小学,学生却可以撒欢“玩”音乐。竖笛拓展课程,既有面向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也有课余在操场、长廊进行的自主练习、合作创作和班级展演。学校还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音乐展演,擅长绘画的学生设计音乐会节目单,文笔好的学生撰写主持稿,擅长朗诵的学生担当主持人,擅长竖笛演奏的学生负责表演节目,擅长舞蹈的学生负责给每个节目排队形、设计动作……通过自主创作音乐和组织音乐会,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爱上音乐!
毗邻京杭大运河的山湖花园小学,把地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程中。学校通过扎染社团活动,开展艺染课程。学生在艺染作坊里,跟着教师从扎结、拆线到染色,最终作品诞生。整个过程学生都亲身参与其中,并且怀着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创作出五彩斑斓的图案、线条,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合作交流中提升艺术情操和探究能力。
科学管理
让多元课程体系激发动能
山湖花园小学以“1+N”课程为基础,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设了探航科技社、奇思百拼屋、星辰剧社、小小农民画社团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社团,吸引学生人人参与其中、个个拥有特长。2021年5月,在“水韵山湖”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1+N”课程的改革成效得到了集中呈现:山湖学子用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妙笔书画佳作,巧手点缀出五彩斑斓的校园;用美轮美奂的音乐盛宴,激扬着生机勃勃的山湖律动;用“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展现着全面发展的成果……
以“不加快教学进度、不提高教学难度”的实施原则,山湖花园小学通过“设立一套活动流程、成立一支辅导队伍、组建一支运营队伍、建立一套评价体系”进行课程实施和科学管理。学生可自由、自主选择课程,学校通过微信平台提前预告由家长开展的生活体验课程主题及征集时间,家长在微信平台留言报名,实现精选课程。学校也通过调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合力,开展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学生作品展评及学生和家长评价学校课程的“五位一体”综合评价,确保课程实施常态化、系统化开展。
在推进“1+N”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智慧和力量,让一门门特色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里,教师的独特想法和才华可以尽情施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得到及时响应,家长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在人人参与共建的体系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水,川流不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水文化”的滋养下,山湖花园小学乘水而行,在“1+N”课程的建设道路上摸索着、前进着。通过多年的坚持,学生成果日渐增多,科普童话剧《海水的颜色》获江苏省科普剧节目评比少儿组二等奖,在江苏电视台展播;学校的篮球队连续5年蝉联吴江区冠军,“扎染艺坊”获2020年吴江区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学校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等70多项荣誉称号。
美丽山湖水波荡漾,教育改革脚步铿锵。山湖花园小学运用“水文化”的智慧和坚韧,积极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让学生在多元、和谐、有温度的教育环境中自由徜徉,也让学校这艘航船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驰而更远。
(于金秋)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