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见 所以伟大
看到《看见每一个学生》(殷会荻著上海教育出版社)这本书,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远在上海的英子老师(作者别名)微笑的面庞。英子老师,一直以一位大姐姐的形象生活在亲人、朋友、学生中,心中装满爱意,自然就容易看见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作者曾与我探讨这本书的名字,我当时建议取名为“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意旨在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间,在学生心田埋下一颗蕴含着真善美、充满着悲悯情怀、具有独特思想的种子。然而,仅仅埋下一颗好种子似乎远远不够,还要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要能“看见每一个学生”。
何为“看见”?英子老师的“看见”似乎没有多么高远,但很细腻、真实。她看见了每个学生的不一样。在她眼中,不仅看到了个性张扬、富有才情的在数学实验班却酷爱文学、吹拉弹唱无所不能的晓雷,不愿刷题在数学实验班几进几出、以考进华师二附文科班为荣的汤真坤,也看到了思想偏激、人生观略有偏差的孩子。她曾耐心教育只愿靠方便面维持生命的阿斐懂得了自食其力,指导“崇拜”希特勒的学生阅读《安妮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等书籍,全面观照希特勒的人生轨迹;她还敏锐地看见了大都市中可怜的留守儿童,尽力照顾着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并且呼吁社会关注这些留守孩子的成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子老师还看见了某些被传统思想禁锢的孩子的扭曲的内心。《孤立》一文中记述了英子老师被任课班级学生误解、指责、侮辱的一个小故事,她认识到中国社会某些虚幻的传统观念正扭曲着学生的人生观,影响着学生正确看待、处理社会事件的人生态度。因为看见每个孩子的不一样,英子老师希望能帮助或重塑他们的心灵。
因为看见,所以建设。日常教学中,英子老师引导学生深度感受《天上的街市》中蕴含的“善”与“美”,认识课本外的小狗不再是“狗仗人势”,狐狸也不全是“狡猾”,还可以是聪明可爱的化身;英子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查字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经常用自己成长中的故事鼓励启发学生。英子老师还热爱写作,她经常写“下水作文”,“与学生过招”,组织学生点评自己的作文,诚恳接受学生的批评,激励学生创作,自由表达。“写流水账,卸下心里的包袱,发掘背后的故事”,“写真性情,写真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吃米饭、青菜长大的一代人就有资格鄙视吃肯德基、麦当劳长大的一代人吗?”“把宠物当朋友,你是否关注过宠物的感情”……英子老师曾经感慨:“看着学生通过诗歌自由表达内心的文字,是一名语文教师最美的收获。”其实,英子老师最美的收获正在于她关注到了孩子的内心,关注到了“培养一个有理想、有善心、有正义感,能守住一个好人底线的孩子”的重大意义。
因为看见了这些,所以她觉得应该着手建设,这种建设尤其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经典阅读中。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她引导孩子体味鲁迅成长中的乐园;读《背影》,她启发学生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父子深情;读《过故人庄》,她引领学生着力挖掘孟浩然的朋友情谊……英子老师利用语文教学,组织学生悉心阅读一篇篇经典作品,绝不忽略语言文字中一个个简单的称谓、标点、字词,以小点切入,体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社会的人情冷暖、作者的悲悯情怀。
因为看见,所以希冀。英子老师希望孩子们成长为一棵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树,“有着成熟的内心”。她希望“教育不该去激发人性中的丑恶”,要引领学生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学习者,而不随波逐流。在《你是一棵怎样的树》一文中,英子老师真诚地告知优秀的学生,中学时代的光环并不足以支撑整个人生,未来的生活,还要靠我们去坚持,去努力,去奋争。
《看见每一个学生》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诗:看见学生/看见学生心底的亮光。我认为,这亮光就是学生美好人生的一瞬,美好人性的光芒。英子老师看见了这束亮光,她正将这束亮光逐渐融入到自己平凡的教育工作中。
(作者谢政满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