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师范附属小学:立德树人不忘初心 小学大雅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1-17  阅读:次   |
42.9K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仁师附小”)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学校迄今已有75年的办学历史。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有省级教育专家、大学客座教授、省级名师、省级书画家、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以及数十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和上百名特级、正高级、高级和一级教师。

  一流师资力量为学校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荣誉。学校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屡屡获奖,语文、数学、英语、艺体、道德与法治等多门学科都有独特的教学特色。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形成了小学大雅的办学特色。

  重党建、抓思政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仁师附小以“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创建巴蜀名校”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首先,学校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一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师德师风建设”等活动,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新党员,持续为学校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阵地建设,通过学校荣誉室、党建活动室、共产党员书屋、党建文化墙等形式,使党建文化深入人心;四是通过教代会、青年教师座谈会和少先队队伍建设等形式,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其次,学校高度重视并从3个方面抓思政工作。一是推行“双班主任制”和“小干部台账制”,开发系列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二是通过“争做新时代好队员”“诵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通过家校合作、社会联动的方式,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工作,与学校达成教育共识,还多次与公安、消防、社区等部门协同开展法治教育、禁毒教育、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习礼仪、知艺术

  身心健康“五育并举”

  学校顺应新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打造特色教育,通过礼仪、艺术、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礼仪教育:以礼立人,静待花开

  学校秉承“大仁于心、大雅于行”的办学理念,以“成就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造就高雅学校,实现小学大雅”为奋斗目标,把礼仪教育作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

  学校安排教师接受礼仪教育培训,邀请礼仪教育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分年级编写礼仪教育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礼仪课,每周组织一次礼仪专项训练活动。学生人手一册《仁师附小学生一日礼仪常规手册》和《仁师附小学生文明礼仪达标准则及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让每名学生都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貌、社会活动讲文明”。

  学校大队部组织师生开展清明节“祭英烈”、端午节“话健康”、中秋节“说团圆”、重阳节“知感恩”等活动,践行礼仪养成教育。

  礼仪养成教育还被贯彻到学科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中。在课堂中引入《论语》《劝学》《师说》《三字经》等国学名著名篇,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在礼仪课堂上反复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将礼仪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之中。

  (二)艺术教育:潜移默化,氛围熏陶

  引书香启迪儿童智慧,用艺术浸润学子灵魂。为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学校选派艺术教师到大学和艺术名家工作室进修,积极参加省内外教学研讨、学术研究等活动。

  学校保证每门艺术学科的课时,定时巡视艺术课堂,要求教师在艺术课上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各处公园写生;音乐、舞蹈教师组织学生编排节目,每年参加社会公益演出不少于10场。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走进了学校课堂。

  学校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语文课让学生感悟文字之美;数学课让学生领悟逻辑之美;英语课让学生体验语言韵律之美;体育课和课间操通过礼仪操、武术操、踢踏舞等形式,让运动唤醒学生对美的感悟。

  艺术社团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有合唱、管乐、舞蹈、书法、绘画、表演等20余个艺术项目的40多个艺术社团,学生根据兴趣至少参加一个社团。

  2017年,学校投入巨资打造艺术展厅“大千厅”和“石鲁厅”,陈列了上千幅师生和名家作品。校刊《小龙人》优先刊载本校学生的文学、书画、摄影作品,“小龙人广播电台”定期宣传学校优秀的艺术师生。

  此外,校门口、走廊、操场、教室、楼梯间,都悬挂、张贴了书画家和师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廊桥文化”。操场四周有“仁雅壁”文化墙、“上善若水”瀑布区、花草树木自然探索区等,一草一树、一花一木、一砖一瓦,都以园林标准打造,饱含艺术情趣,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子健康成长。

  (三)体育教育:健康运动,强身健体

  学校把“一天锻炼一加一”作为落实体质管理的保底工程,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在家锻炼一刻钟。学校长期坚持开展上午和下午各半小时的大课间阳光体育锻炼,开发了手指操、韵律操、亮眼操、器械操、集体舞等运动项目,制定了“五项管理”家校联系卡,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每天在家锻炼至少一刻钟。家校共同参与,让学生爱上锻炼、科学锻炼,确保锻炼质量。

  学校实施以年级为单位的“1+N”体育社团活动模式,在每个年级开展一个集体特色训练项目:一年级拍球、二年级跳啦啦操、三年级踢毽子、四年级练健美操、五年级花式跳绳、六年级练武术,每周利用课后服务体育锻炼时间集训一次;还开设了足球、篮球、田径、武术等体育社团,每周活动一次,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特长。

  学校每月评选一次“运动之星”。各班建立“五项管理”台账和评优选先制度,结合学生锻炼情况和身高、体重、视力等体质健康监测记录,每周进行体质管理评分,每月总结评比,选出各班“运动之星”,在校会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宣传表扬。

  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校级运动会。春季办球类运动会,设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等比赛项目;秋季办田径运动会。“两人三足、风火轮、螃蟹行”等趣味运动深受师生喜爱。学生通过比赛强身健体,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增强锻炼的信心。

  学校积极探索体质管理和劳动教育的有效结合。每学年按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基地体能训练。学生亲自参与培土种植、浇水施肥、收割采摘等劳动,既舒展身体、活动筋骨、训练体能,又磨炼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

  (四)心理健康教育:浸润心育,疗愈自我

  学校提出“浸润式可视化心育”的概念:以“五育”为基础,运用符号、图形、影视等可视化技术,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呈现心育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促进学生身、心、灵合一,培养身心健康、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成长特点进行有重点和针对性的教育。一、二年级培养行为习惯;三、四年级培养自尊感,帮助学生学习自律、提升自我认识、建立自信;五、六年级培养自强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抗挫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初期的理想与信念。

  每个班级开设了“荣誉墙”“知心信箱”“心语心愿墙”“阳光下的足迹”“书香洋溢”等活动区。学生可以在“知心信箱”中吐露心声、在“心语心愿墙”上写下愿望、在“阳光下的足迹”区展示才艺、在“书香洋溢”处阅读各种心理书刊。学校每月还有一次心理主题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学校成立了团辅活动室,师生们可以在这里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灵。学校定期组织特色团辅心理主题活动,如“拥抱内在小孩——爱上并不完美的自己”“时间线规划未来,成功景象就在眼前”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疗愈自我。

  教师也参与心育活动。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写心理日记宣泄情绪,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音乐教师用音符和歌声唤醒学生善良的天性,美术教师教学生用色彩表达美和爱,体育教师磨砺学生的意志。

  在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学生自立、自尊、自强、自信,学会了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懂得了如何真正爱自己。

  减作业、抓课堂

  高效教学,提质增优

  为确保“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学校在加强作业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后服务、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着力从“构建三大体系、夯实三大抓手、均衡三大关系”3个维度,系统推进“减负提质”“三三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构建三大体系

  一是作业开发设计体系。成立作业研发中心,由专人负责,建立资源智库,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作业管理服务。

  二是课后服务测评体系。成立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成员和家长代表任组员,通过巡查、问卷调研、实时展评等措施对课堂质量进行测评。

  三是“五项管理”协同体系。成立“五项管理”联合推进中心,由政教处、教务处、体卫处、家委会、社区安排专人协同管理,家校社合力推动“五项管理”落实,并设监督电话,确保宣传到位、监管到位。

  (二)夯实三大抓手

  一抓课程。重点抓选修课,包括校本课程、兴趣社团课程、课后服务课程、假期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抓教师发展。年轻教师“以新带老”向老教师传授电脑操作和PPT制作等信息技术知识;老教师“以老带新”向青年教师传授备课、上课等经验;在青年教师中持续开展教学基本功练习,定期组织研究课、大组课、公开课、读书会等。

  三抓家校社合力。学校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促进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同时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以期得到全方位培养和锻炼。

  (三)均衡三大关系

  一是均衡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个人创新的关系。学校确保“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落实到位,教师有创新。

  二是均衡推进“五项管理”和深化“五育并举”的关系。“五育并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五项管理”是加速家长、社会刷新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重要手段,两者综合考量,统筹推进。

  三是均衡课堂教学改革和提质增效的关系。课堂教学改革是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能有效确保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减负不减质,减轻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看飞泉起舞,展鲲鹏之翅;听金马放歌,开舳舻之航。如今,陵州大地上,仁师附小已是一个响亮的教育品牌。在未来,学校师生将不忘初心,继续逐梦前行,奔向更加精彩的明天!

  (张小林 王玉成)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