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站好育人主阵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1-21  阅读:次   |
42.9K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双减”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应该积极思考、主动作为,高水准落实“双减”政策,在聚焦“减法”的基础上,着力做足“加法”。

  减法,是减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这是矫正和纠偏;加法,是让学校回归教育理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关键和重点。为此,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从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减负增效,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课程管理是减负增效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要把国家课程作为所有教学策略研究的重心和着力点,最后落地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常规+特色”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活动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具体以“大教研”“小对标”聚焦课堂增效,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推进课堂效率提升和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例,教师从“改进课堂生态、变革课堂模式、研究课堂实践”的视角,总结课堂增效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此外,学校采取赋能管理、赋能智慧等六大行动激活内部活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赋能教师成长;精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不同学力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

  二是减量提质,提升课后服务的人文性。“双减”从根本上说,是减少学生大量的单调、重复、低效的作业负担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投入成本。所以,它的加法不仅体现在课程育人、“五育”并举、教育评价等方面,更要体现在课后服务的人文性上。为此,学校将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关联在一起,把减下来的学业压力变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把减下来的家长精力变为家庭的协同和动力。

  在发挥作业育人功效方面,学校在统筹作业管理、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和校本作业创新上下功夫。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遵循“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三维目标,形成系列化的校本作业,包括“自助餐”式的作业、“导演”式的作业、亲情式的作业、友情式的作业、调查式的作业等。

  在开展课后服务方面,学校将其核心功能定位于“服务”。在优化配置师资上,学校一方面挖掘校内有特长的教师,同时也从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中遴选名师,组建专业团队,开展优质的跨学科课后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募和资质评审,让职业代表、社会学者、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兴趣需求,提升课后服务的整体品质。

  在课后课程构建上,学校结合“五项管理”进行学生校内作业辅导,开展自主阅读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等相关活动;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艺术类、运动类、益智类、语言文学类、手工类等系列兴趣课程,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润在其中。

  三是正本清源,增强家庭教育的协同性。达成“双减”共识,要转变家长观念,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坚持“一家三口”办教育,即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广义上的三口之家,共同进行学校管理。学校还通过开设“家长讲堂”请来家长志愿者做家长学校的讲师,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传授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包括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做活动、亲子共讲活动等。

  让“双减”扎实落地,学校需要坚守基础教育的育人初心,担起新时代育人方式转变的使命,让教育的温度直抵人心!

  (作者徐民慧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委员、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校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