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怎样回答校长轮岗三个关键问题
密云区自2006年起开始探索实施校长交流轮岗机制,至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其间,密云区科学编制校级干部交流轮岗规划和计划,做好校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政策宣传,妥善处理好交流轮岗与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的关系、校级干部个人意愿与事业发展需要的关系,确保了校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实施。
2021年,密云区又被北京市确立为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实验区。在多年实施校长交流轮岗政策的基础上,密云区深入贯彻“双减”政策及北京市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结合区域实际,研究制定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对交流轮岗对象、交流轮岗比例、交流轮岗时限、交流轮岗形式及条件、程序等进行健全完善,并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本学年,伴随新一轮轮岗机制启动,新调整正校级干部38人、副校级干部12人,全部轮岗到位,标志着密云区以“政策引导、区域统筹、形式多样、合理流动、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为原则,以帮助乡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干部教师轮岗、兼职交流、学科指导、对口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迈进新阶段。
多年的实践经历表明,干部教师轮岗机制的推行方向是正确的。拿密云来说,最初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机制,如今已成为密云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教育与个人发展均得以从中受益。具体表现在:一是实现了个人成长。实行轮岗交流,使干部有更多机会在不同岗位和环境中实践锻炼、施展才华。经过多岗位锻炼,能有效地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高综合能力。二是服务了学校发展。实行干部轮岗交流,能有效地配置人才资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使优秀人才有效使用,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干部对学校的治理能力。三是满足了人民需求。几年来,通过实行干部交流轮岗,密云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山区学校成绩和特色越来越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教育评价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任何一项机制的实施都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问题,密云区干部轮岗机制同样伴随着各种挑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更需要依据时代要求,努力破解运行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完善和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及干部成长规律。
第一,干部轮岗时限多长为宜?
我们的经验表明,干部专业发展是干部交流轮岗的动力源。2019年北京市推行的校长职级制政策中明确,申报中小学特级校长一般应具有两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或一般应承担学区化、集团化、名校办分校等辐射带动两所及以上学校任务),这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需要。就密云而言,在200多名学校干部中,有的是成熟的特级校长,有的是任职不久的青年干部,有的具有丰富的山区学校工作经验,有的多年从事城内学校工作,他们成长经历不同、经验特长各异。安排适合的岗位、轮岗达到预期的时限,最大限度发挥干部作用、促进专业发展是轮岗首先考虑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步骤:一是前期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二是依据党政干部管理的政策要求;三是结合教育系统学制规定和工作规律、特点,最终确定一般一地任职满6年应进行交流轮岗,最多不超过9年。个别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干部,原则上不再进行交流轮岗。落实政策要求,仅2021年上半年,密云区就安排正校级干部交流38人,副校级干部交流12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校级干部总数的55%。截至目前,95名正校级干部中,有两所及以上学校任正职经历的65人,占68%。
第二,如何处理好轮岗到新岗位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目前,密云区有小学40所、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教育部门办园51所。在这些学校、园所当中,有百年老校,有成立不久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也有小规模的山区学校,各校发展水平、办学规模差距很大。可以说,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干部教师情况、学生现状、地域特点等,经过漫长的摸索,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而新任校长,又会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原有经验带入新任职学校,形成一定的冲突。所以,交流轮岗之初,区委教育工委专门召开交流轮岗干部会议,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新任校长要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并定期到学校跟进指导。特别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做出诊断分析,制定具体指导机制,在继承与创新的方向上予以引领。
近年来,密云区教委多部门发力,统筹优势资源,打造了很多特色、优势项目学校,需要一代代校长将其传承下来,比如密云二中是国家体育传统项目校,篮球特色项目需要传承,区教委无论从资金还是聘请专家、教练、教师外出培训等都给予大力支持,保障特色学校的发展。同时鼓励新任校长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成立课题调研小组,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完善适应时代需要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密云区建立目标责任制,要求新任校长要对学校进行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任职3个月内要形成《任期目标责任书》,上报区教委审核、备案。区教委通过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形式,确保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措施科学、精准,保障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实效,有提升。
第三,如何解决适应区域教育发展需要,不断更新轮岗类型与形式的问题?
密云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生态涵养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80%的学校分布在农村。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交流轮岗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深入分析每名干部的特点以及学校发展的现状,结合干部的任职经历、成长阶段等情况,探索实施发展型交流、项目型交流和优化型交流。
发展型交流。即城内优秀干部向农村学校、城内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建设。乡村学校干部向城内学校交流,学习积累管理经验。
项目型交流。统筹整合区域内优秀校长资源,成立书记、校(园)长研究工作室,遴选不同区域书记、校(园)长参与项目学习,定期入校观摩学习、跟岗锻炼,开展主题研究,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十三五”时期,密云区成立4个书记、校(园)长工作室,由区域内骨干校长担任领衔人,市区选聘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遴选26名干部作为入室成员,组建“1+2+N”的多元高效研修交流团队。
优化型交流。为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统筹考虑各校班子学历、学科、年龄、性别、性格等因素,进行互补式流动,进一步促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与此同时,在区域内探索合作型交流方式。以4个中学学区、7个小学、5个幼儿园共同体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紧密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基于学校文化、管理理念的传承与互助合作,中学同一学区、小学、幼儿园同一共同体之间进行干部交流,实现学校层面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形成区域教育发展合力。
回顾十几年轮岗工作机制的推进,我们历经从“试点推进”到“科学规划”,从“关系留校”到“关系随人”,从“单一轮换”到“全面统筹”,从重“量”交流到重“质”交流的实践,积累了初步经验,也尝到了甜头。进一步深化轮岗机制,更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智慧共享,促进密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作者张文亮系北京市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