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的“学科哲学”实践
福建省晋江市是个出经验的地方。行走在八闽大地上,人们在谈到晋江时,常常说起“晋江经验”。晋江人引以为豪,也以此自勉。
2007年,先后在两所学校担任过13年校长的陈燎原,调任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晋江一中”)校长。他结合晋江一中的历史底蕴和办学实际,提出并践行了“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陈燎原在办学治校中逐渐构建出“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蓝图,并首倡实践“学科哲学”。近年来,他主持的课题“高中学科哲学建设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均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陈燎原还出版了《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阐述了他的教学主张、教学追求、行动策略、办学故事和课程实践。
《教师月刊》执行主编林茶居对晋江一中的“哲学治校”予以高度评价:如果有一门科学、一套理论叫作“学校学”的话,那么它至少包含时间之维、空间之维、文化之维3个维度的价值考量和制度设计。“从晋江一中身上,我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完整的‘学校学’模型。”
那么,什么是“学科哲学”?“学科哲学”研究什么?在中学阶段怎样开展“学科哲学”?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晋江一中校长陈燎原对此进行了深入解答。
“学科哲学”的缘起探因
1994年,25岁的陈燎原调任金山中学校长。他使这所农村中学有了办学生机,甚至化解了施教区两个村子的宿怨和宗族矛盾。
2000年,陈燎原调任侨声中学校长。几年后,侨声中学从省三级达标高中晋升为省一级达标高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江人,“晋江经验”成了陈燎原治校之道的一盏明灯,他期冀自己成为教育领域“晋江经验”的贡献者。
这些,正是“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的根本动力与智慧源泉!
在晋江一中校长的岗位上,陈燎原在第一个5年为学校确立了发展思路:抓提升,鼓士气;抓建设,求发展;抓队伍,上质量;抓特色,树品牌。第二个5年,陈燎原的办学目标凝聚为一句话:做百年名校的奠基者。经过这10年的上下求索,“哲学治校”几个字在陈燎原的脑海里日渐清晰。
为什么要“哲学治校”?为什么要在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当中引入哲学精神和哲学思维?陈燎原认为,“哲学治校”有助于教育培植专业理性、建立专业逻辑、完善专业制度;有助于教师提升追问、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强化专业自信和专业判断力;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科思维的习惯、方法和品质,形成自主、诚信、讲道理的人生态度……
陈燎原说,将哲学作为“教育的一般理论”,目的就是把各种教育问题、课程问题、教与学的问题、人的成长问题,都转化为充满智慧的探究和行动,为教育灌注哲学的洞察力和创造之活力。“这就是我理想中一所学校的哲学追求。”
“学科哲学”的教育思考
在晋江一中,陈燎原的办学理念与哲学治校思想日渐成熟,可以归纳为16个字:“学生第一、问题教学、时间管理、生态课堂。”
关于“学生第一”,陈燎原说,从“学”而言,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从“教”来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互动并对立统一于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对立通过由外因至内因的变化达到统一。
陈燎原认为,问题教学反映的是学与问的辩证法,也反映了人的认知规律。知与未知是一对绝对矛盾,在有限的已知上达到暂时的统一,统一又走向未知(问题),形成矛盾。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永葆求知的渴望。
陈燎原表示,时间管理的依据是时间哲学。时间哲学是生命哲学。人是时间长河里的有限存在。把握时间,就是把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至于生态课堂,陈燎原认为,不论课程如何改革,不论出现多少新概念、新观念,要具备哲学思维,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掌握了辩证法,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创建‘学科哲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辩证逻辑思维含量,不是加重负担,而是使教学变得轻松,使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陈燎原说,“学科哲学”不是把学科教成哲学,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世界观、方法论视为准则,在教学实践中透视、分析、概括、提升,摆脱实用主义束缚,解放思想。
为何要研究“学科哲学”?“作为科任教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陈燎原说,在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还要有哲学修养和哲学自觉,这样才能开辟出一条不断超越、创新的路径。
“学科哲学”的建设纲要
在陈燎原的主持下,学校制定了《晋江一中学科哲学建设纲要》,包括“校本实践与哲学探索”和“学科哲学视野下的教学大纲”两部分。
陈燎原说,“学科哲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从哲学层面思考学科和教育问题。因此,学科观要体现认知观,研究知识现象与本质、认识和实践以及知识、思想、文化、价值的关系;教育观要体现人才观,研究知识价值与人才素质培养的关系。以学科观为出发点,以教育观为落脚点,最后实现教育的价值,集中“学科哲学”包含的全部内容与意义。
“校本实践与哲学探索”部分重申了晋江一中的校本办学特色——一个理念:学生第一;一个核心:道德教育;两个基本点:时间管理与问题教学。这便是陈燎原“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的核心理念和终极目标!
“校本实践与哲学探索”还阐述了“学科哲学”的探索内容,即学科思想本质、学科教育价值与目标、学科之美;教学建构内容,即知识与思想建构、问题与案例故事建构、同质异构;此外,还包括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教师职业修养的具体内容。
“学科哲学视野下的教学大纲”则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四观”、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陈燎原介绍,明确“四观”,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观、概念观、思维观和素养观。教材研究,即要处理好以下3个关系:教材的教学研究与自我成长的关系、经验与创新的关系、学科教材与生活教材的关系。教学设计,即要做好两种提纲:以教师为本体的“教”的提纲,以学生为本体的“学”的提纲。教学评价,包括师德、职责、绩效3种指标,其中绩效评价已经可以通过量化达成。
从晋江一中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来看,这一顶层设计无疑是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
“学科哲学”的实施路径
陈燎原说,实践“学科哲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共同探索学科文化基因、发展历史和核心特征,追问各学科的本质,促进学生提升学科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具备复活学科知识的能力、具备打通相关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实现两个“三有”:第一个“三有”,即有智慧、有审美、有探究,即教学放得开、飞得起,有充分的机会和空间自主、讨论、合作、互动、体验、想象、创造;第二个“三有”,即有标准、有逻辑、有体系,即教学收得住、看得见,有具体的目标、线索、方法、资源、量表、工具、检测。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陈燎原与教师提炼出“学科哲学”的教学实施路径和方式,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
一是统筹性备课。“教什么”是教材研究统筹。第一立场:因材研究教材的内容、核心价值、知识结构、思维逻辑;第二立场:因生研究知识的接驳点、旧知新知的过渡处、难点的障碍跨越、重点的深刻记忆、认知规律等。“怎样教”是教法研究统筹,即课程目标实现的措施、方式、方法,随机应变策略,问题导向思路,等等。“为什么教”是教学目的意义统筹。目的的意义泛化,就失去了方向标,精准的目的意义是在统筹中的抉择,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价值意义的最后落实是师生共同拥有了获得感。
二是思辨性设计。从统筹性全局考量进入教学设计,思辨性体现在两个立场的互换:从教材研究到“教学三问”,从生情研究到时间制约的辩证法。少而精、讲与练、阅读与表达、解惑与存疑……种种对立统一法则,为思辨性设计指明了方向。
三是纲目式建构。提纲是教学实践的蓝图。一个大工程需要多样的结构蓝图,元结构是基本结构,子结构是分结构。结构从课程核心出发,按认知规律、能力训练、课程进度、活动方式等分编提纲,最后整合,建构出一个复合而又单纯的提纲。将提纲化繁为简,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这是一个过程性训练,对新教师而言特别重要。
四是创造性教学。创造性从哪里来?从求新求变中来。求新求变从何而来?从“道法”中来。“求道法”,就是深入教材得真谛、浅出教材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是创造性教学的根本要求。
五是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它通过几组成语的描述,确立了三种理想的课型:思辨型——思辨出彩,娓娓善导,收放自如,擒纵有招;博学型——旁征博引,启智启美,罗盘导航,百舸争流;简约型——高屋建瓴,驭繁就简,运筹谋划,点金有术。
近年来,晋江一中已汇编了15个学科的“学科哲学”论文集,教师公开发表了“学科哲学”论文4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篇,在“一师一优课”和晋江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被评为福建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地理、物理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普通高中优质学科课程建设项目,“学科哲学”教学模式在晋江市华侨中学、晋江市平山中学、福州市连江文笔中学、晋江市紫帽中学、泉州中远学校整体植入、推广应用。
陈燎原说,作为校长,不仅要努力成为善于“学哲学”的教育家,还要努力成为善于“用哲学”的教育活动家、教育策划家、教育实践家。“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意味着,这所未来“百年名校”的根要扎得更深、基要奠得更实,成为教育领域“晋江经验”的重要发源地。(陆岭)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