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十年磨一剑 多元课程文化点亮无限可能
在深圳,坐落着一所与城市同名的小学——深圳小学。学校始建于1911年3月,由当时的张氏“雍睦堂”发展而来,几经风雨变迁,迄今已逾百年,在近代深圳教育发展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印记。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在学制、课程、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秉持“快乐童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做小事,成大器”的校训,以“与未来结伴同行”为核心表达,以“身心舒展、乐学有为”为育人目标,积极倡导“博学善导,厚生乐教”的教风,努力营造“尚礼、尚学、尚真、尚强”的校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深圳小学建校110周年,百年风雨洗礼,让深圳小学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课程体系。2011年以来,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开始不断推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目前,新形成的“小种子”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圳小学和深圳课改的一大亮点。
10年,是一场改革,是一场蜕变;10年,是以校长为首的教育工作者努力耕耘共度的宝贵时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课程体系探索到建设,从教学到育人,深圳小学已谱写出一曲美好的篇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理念奠基,德育育人
公平与优质——
在东门步行街,有一尊很大的“公平秤”雕塑,那是为了铭记百年前深圳墟市上的贸易品格和精神。深圳墟张氏先祖们在墟市交易中,靠着一杆“公平秤”,树立了墟市交易的威信,带动了深圳墟的繁荣,并逐步形成了深圳墟追求公平的品格。张氏先贤们把“公平秤”带来的利润用教育的方式回馈社会,于1911年在张氏祠堂、也是他们的私塾——“雍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私立深圳小学”,普及教育,推广新学,开启民智。在110年的发展中,历代深圳小学教育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深圳近现代教育同频共振,不断丰富办学内涵,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努力追求教育的全体全面优质。深圳小学一直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加上“学有优教”,以追求公平,追求优质。“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关心每一个教职员工,支持每一个员工的发展”,正是这种“教育公平观”,让深圳小学有着深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共识。
做小事,成大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兴趣与思想品德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圳小学把“做小事,成大器”作为校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和育人理念。
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需要理性与德行,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健康人格、规则意识、质疑勇气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自由发展的人,所以要重视美育的力量,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使其长大后能追求一种良善的具有美好价值的生活。基于对学生身心、品格、学识、学力、行动5个维度的综合考量,深圳小学提出了“身心舒展,乐学有为”的育人目标。身心舒展,强调的是身心健康,自在成长;乐学有为,强调的是热爱学习生活,有理想有作为。深圳小学始终把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努力培养“大写的人”,着眼于师生“做小事,成大器”的每一步。
立德树人,美育育人——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面前,德育为先,深圳小学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圳小学曾涌现出陈敏学、陆润玲等抗日英雄,也是新中国首批成立少先队的学校之一,学校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建立了从活动设计到学科融合、综合评比的一整套德育工作体系。学校重视文化引领,对源头“雍睦堂”所代表的家国情怀以及学校作为深圳百年教育发展史见证者的文化积淀进行梳理、表达和课程化加工,促进师生从知识体系到精神世界的完整成长。学校将“指向心灵的教育”作为办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心灵教育是指向精神生命成长的教育”,在“做小事,成大器”理念基础上,提出了“艺体之育、蒙正之育、理性之育”的心灵教育模式。用10年时间实践,建构了完备的课程实施体系,充分满足了学生艺体多元发展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深圳小学进一步寓美育于德育、化德育于心灵,重视学生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此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品性。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让德育如春风化雨;构建德与美相融通的课程,确保德育循序渐进;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注重美育与德育融合;注重仪式的庄严与优美,让德育升华于美育之中。
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社会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做小事,成大器”为校训,深圳小学用深厚充实的文化理念奠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写好了“十年树人”的第一篇章。
“快乐童年,幸福一生”
——多元课程文化硕果累累
在学校文化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当数课程文化。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落地,核心在课程。学校自2011年起,围绕“做小事,成大器”的校训、“快乐童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及“心灵教育”的导向,努力以构建多元课程文化为目标,力争给每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深圳小学强调一切教育活动建立在使学生感到快乐的基础上,希望学生能把学习行为与快乐体验联系在一起,把勤奋感与成就感联系在一起。让教育“快乐”是对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快乐教育”?在实践中,深圳小学坚持开拓更多样的课程、更个性的评价方式、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学生舞台,来激发学生更多丰富快乐的可能性,成全生命的多样美好,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开放谋共赢,探索实施多元文化课程——
2011年以来,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开始不断推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始终立足课程体系建设,以“面向学生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实践”为基本理念,灵活多样地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开发系统的校本课程前,深圳小学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的基础上,近10年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不断调整和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校本课程带来的幸福感。实现了由教师自主研发课程、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茶文化、书法、刺绣、太极拳、梅花拳、智能物联、小发明、机器人、3D打印、定格动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课程在这里碰撞出火花,颇受学生喜爱。一二年级开设的启程课程,立足于儿童立场和视角,涵盖了社会与生活、健康与修养、学习与习惯,促进幼小衔接,指向核心素养提升。如今,学校已经构建了覆盖全校的校本课程体系,涵盖了生活实践、体育、艺术、科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综合等六大类别50多门课程,由本校教师、家长义工、外聘教师各施所长授课,真正实现了与学科融合、与生活融合。
深圳小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每名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为主旨,努力为师生开拓发挥特长、发掘潜能、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多元、立体的课程,使得师生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校园文化气氛浓郁,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充满着清新的气息,有了灵动的色彩。
润物细无声,创建学校文化特色——
在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深圳小学始终坚持传承有序、不断发展的思路,让百年文化积淀与时代创新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文化为核心创建学校文化特色。借2011年百年校庆的契机,学校有序全面梳理了办学历史,精心设计并建成了全开放的校史室、校史长廊和《铭》碑,收集编印了《筑梦百年——百年校史册》《梦华园》《百年校庆纪实》:这些内容也是新入职教师和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借百年校庆之机,学校建立了“百年深小”专项基金,设立了一年一评的“华园奖”,学校的办学精神激励一代代深圳小学人不断追求卓越。学校把每年的10月26日定为校庆日,让校庆文化成为深圳小学的生动一课,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学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将传承国学经典等项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校园里建成了集唐诗、书法于一体的“启笛楷书唐诗三百首”碑林,并相应建设了“启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编印了《启笛楷书习字帖》校本书法教材。构建学习型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积极构建阅读型学校、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家庭。学校还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浓郁的文化氛围,使莘莘学子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得到审美的启迪,增长了见识,明白了事理,规范了言行。
十年磨一剑,“小种子”课程体系风景亮丽——
10年的过程,看似漫长,实则弹指一挥间,其间,深圳小学从探索阶段到统筹规划再到形成体系,可谓“十年磨一剑”。经过多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在文化理念建设中形成了具有深圳小学基因、适应未来发展理念的文化体系。从2017年下半年起,深圳小学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顶层设计,形成别具特色的“小种子”课程体系,成为深圳小学亮丽的风景线和“名片”。
在“小种子”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规划中,深圳小学坚持三个多样化: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学科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社团课程三位一体的多样化课程选择,同时配套了差异化评价方式以及网络学习、基地研学等多样的学习资源,共同助力发现童年更多快乐的可能性,成全生命的多样美好。
深圳小学课程体系包含学生课程群、教师研修营、家长研修营三大类。“小种子”课程体系对应学生的课程架构,是基于学校“做小事,成大器”的校训和“快乐童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落地学校“身心舒展,乐学有为”的育人目标的课程方案。共分为三大课程群——扎根课程群、生长课程群、好奇课程群,如同一粒种子从生根、生长到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课程对应着的学生培养目标也分为扎根、生长和好奇三大课程类型。
扎根课程群包含基础课程、习惯养成和德育润泽3个部分。在国家基础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习惯养成,践行“做小事,成大器”的校训。打造了“启程课程”“润德课程”品牌课程。在课程中注重小习惯的培养,包含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学生不仅要会学习,同时也要会生活、会交际。开展形式多元的主题活动,将德育科学地融入各个学科,让德育润物细无声地自然发生,让学生自然发展、快乐成长。
生长课程群包含学科拓展课程和素养拓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使学生身心舒展、快乐学习。如打造艺术统整课程,任课教师以带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儿童教育戏剧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艺术的魅力;又如特色校本课程“茶润稚子”寓教于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体验、互动、游戏、创新点燃学生的兴趣点,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好奇课程群包含项目式课程、研学课程和创客课程,注重创意、探索与创造,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具备面向未来的思维和能力。以城市文化发问,通过场馆式学习亲近城市、探究博物。以设计思维发问,通过技术支持下的融合式学习创造未来。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包括“如何打造属于我们的楼道乐园”项目式品牌课程、“采集社区的声音”研学品牌课程以及“定格动画”“智能物联课堂”创客品牌课程。
生根、生长直到成为参天大树,“小种子”课程践行“快乐童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发展学生认知,确保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最终实现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十年磨一剑,十年如一日”,从多元化课程改革到确定具有顶层设计结构的“小种子”课程,深圳小学用了10年时间,将课程结构建设与快乐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点点生长、小学大成,写好了“十年树人”的篇章。
结伴成长,携手共建
——用心打造家长研修营和教师研修营
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人格健全的“大写的人”的过程。办学育人是一场结伴成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圳小学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除“小种子”学生课程外,努力打造优秀的学科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搭建家长大学平台,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机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小学教育阶段,师生之间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推动生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师生陪伴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多年来,深圳小学已经形成了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育教师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激活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在课程体系中构建教师研修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帮助教师增强身份认同,引导其专业成长。在专业中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科进阶营、班主任研修、跨界思维以及教师幸福心流等活动,增加教师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与教学策略知识,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以及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除去对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外,深圳小学还鼓励教师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趣味、才艺、价值观、人生的丰富性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还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常规教学到班级管理,师徒结对,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协助青年教师迅速熟悉岗位,尽快投入到教学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团队的打造,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实体作用,强化学科课堂,组建学科发展共同体,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近几年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为百年老校积聚了发展内驱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小学撰写的《用项目化学习连接生活——深圳小学云端项目化学习的思与行》,对学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施项目化学习进行总结提炼,总结材料被“深圳教育”采用,面向全市推广。同时,重视提升校长的整体规划和协调能力,能够更好地主持学校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小学现任校长王海林已在深圳小学任职10年。这10年是深圳小学课程改革建设的发展阶段,正是在王海林和所有教师的努力下,才有了10年的硕果,他们既是改革者,也是见证人。
在打造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深圳小学注重将技术系统与学习空间融合起来,一方面不断完善学习的硬件设施,如设备齐全的综合功能室、完善的电脑网络及融卫星接收、拍摄制作、转录播放为一体的有线电视系统等;另一方面也努力搭建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生态系统,致力塑造未来学校的新组织形态、学习方式、学习情境。从学校发展、教师培养、学生成长方面不断提高,致力于与未来结伴同行,让学生拥有快乐童年,开启幸福一生。
家校合作,共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的。在家校合作方面,深圳小学鼓励家长与孩子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学校事务中,建立“家长研修营”,搭建提供家长学习成长、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社团活动、节日活动,成立家长阅读社、家长行动社、家长专家团,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成立于2009年、完善于2011年的深圳小学“家长义工”队伍,也以其组织完备、服务范围广、业务水平高的特点,被国内无数同行赞许。这支特殊的队伍犹如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化矛盾于无形,汇聚正能量,同心共育,在学校多年的良性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大课程群保驾护航,“小种子”多元文化课程落地生根,德育育人成效显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圳小学将继续秉承“做小事,成大器”之校训,站在更高的价值立场、更宽的时代视角、更远的文化视野上理解和践行新时代的教育,尊重个性,激发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问题上交出自己的答卷,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交响诗篇中发出深圳小学的强音。(王海林 尹丹)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