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教育 转变育人理念 ——聚焦长沙市雅礼书院中学创新教育
2019年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何变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长沙市雅礼书院中学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创新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具有百年历史的长沙市雅礼书院中学,经历了大麓中学、长沙市九中、天心一中的历史变迁,百年来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矢志不渝探索创新教育,终将创新教育打造为雅礼书院中学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11月1日,学校被湖南省教育部门认定为“创新教育实验学校”。
黄思平曾是雅礼书院中学的一名学生。这名当初在老师眼中行为有些叛逆的学生,却因为有趣的校园科技活动而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作为学校科技活动室的常客,黄思平从一个不爱学习的少年,一反常态变成了活动室的小发明家。经过一年的创新教育培养,他发明的一款撬钉棍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发明展中夺得了铜牌。
像黄思平这样爱上创新教育甚至因创新教育改写自身命运的案例,在学校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可谓层出不穷。学生时代的创新经验究竟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现在已是大学教授的吴立煊表示,学校的创新教育,直接塑造了他的创新性思维方式,推动他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快乐。已是大型企业负责人的李川则充满感恩地说道:“是学校的创新教育让我这个‘桀骜不驯’的‘淘气包’,变成了追求创新的小男子汉。创造力,是我实现人生理想的双翼!”
探索特色发展
创新教育始于创造
创新,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筚路蓝缕,充满艰辛与不易。
1987年,学校南迁至相对偏僻的城郊,当时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为了在强校林立的省城脱颖而出,学校决意另辟蹊径。
1993年,学校从南县一中引进谭迪熬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开展校内外“小创造、小发明”活动,建立了专门的创造发明基地——青少年创造发明学校,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提升学生的创造素养。10多年来,在谭迪熬老师卓有成效的引领下,学校创新创造氛围浓厚,师生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造素养,师生发明作品频频获奖,学校创新教育声名鹊起。
学校开创性地探索出了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特”发展理念:学校——规范化+特色;教工——整体优化+特点;学生——全面发展+特长。使得湖南的创新教育有了“书院声音”和“书院印象”。
尝试“三结合”
创新教育延伸至课堂
20世纪90年代末期,着眼于科教兴国战略,学校大胆尝试“三结合”教育实践,即: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创新教育与特色课程相结合、创新教育与学生社团相结合。于是,湖南省的创新教育有了“书院模式”。
劳技老师戴健如在谭迪熬老师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将创新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将创造发明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增设课本外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理论与实践素养。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朱昌球老师着手改变创新教育偏重实践的局面,补足了创新教育的理论短板。
在“书院模式”的成功实践中,学校的创新创造教育蔚然成风,硕果累累。截至2015年,学生获市级以上科技奖项400多项,其中国际奖17项、国家级别奖61项、省级奖125项,获国家专利79项。学校的创新教育一度成为湖南省教育的一张名片,创新教育成果广受肯定,并被国内多家教育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深化创新实践
创新教育融入课程
近年来,为了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发展,学校先后引进湖南省创新教育名师王微、陶智松以及信息学奥赛教练朱全民来校任教。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两人,有市区级首席名师3人。2020年,天心区在学校设立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2021年,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在学校设立秘书处。在以名师为龙头的引领、辐射、带动下,学校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雅礼书院中学校长朱全民说:“新时代赋予了‘五育’新的内涵,落实‘五育并举’,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由此,学校依托教育信息化区域优势,抓好创新教育品牌引领,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挖掘课程创新素养,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符合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的“五育”特色课程体系。
第一,创新德育课程。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课程系列化。对系列课程确立创新目标,如在理想教育中培养创新发展的使命感;在社会公德中培养责任感;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在活动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
第二,创新智育课程。学校深入挖掘文化类课程的核心素养,如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思维,在人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人格。学校开设了创新拓展类校本课程,如拓展开放性科学实验课程、开设STEAM创客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创新体育课程。结合学校的特点,挖掘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体育类型项目,如花式篮球、特色大课间等。研究体育运动规律,用现代技术手段,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方式。
第四,创新美育课程。在“和雅有礼的品格,书院书香的气质,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校园文化环境的熏染中,开发美育活动类课程,开展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学习、实验探究、体育运动、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爱美人格、审美情趣和美育品质。
第五,创新劳育课程。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实行家务劳动打卡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主体作用,按班级分配公共卫生区,利用一块近7亩的空地,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发挥社会劳动教育的补充作用,将社会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开展“保护母亲河”“文明交通员”“垃圾能手”等活动。在劳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在课程实施中全方位融入创新品质,雅礼书院中学创新教育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创新教育成果被录入全国创新试用教材,并进一步向外辐射。2019年,学生楼杉杉发明的作品“触发式报警城市井盖”在第118届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大赛中喜获金奖,并获得中国代表团仅有的一个特别奖——巴黎市政奖。
探索改革实验
创新教育形成省级示范
以“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为契机,学校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实践与理论并行发力,形成适合推广的“深化普通高中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施范式,为推进湖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目前,学校建立了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大学教授、教研专家和科创名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雅礼书院中学创新教育实验方案》,出台了《雅礼书院中学创新教育实施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创新教育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把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通过创新教育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二是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将在创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等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对相关专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学校将申报“普通高中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的相关课题,并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微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成长和成果深化。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调研小组,每期都深入到各备课组进行全方面调研,通过“学”“备”“讲”,将校本教研作为重要抓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三是构建适合推广的普通高中创新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在互联网时代,雅礼书院中学通过信息化教学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融合,力争实现“3个转变”——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目前,学校建构了基于“五育”的“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切实做到“一课一表现、一课一内涵、一课一风景”,重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是构建适合推广的普通高中创新教育特色教学范式。其一,重点突破“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项目,开展情境式、问题化教学,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设置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线索,激发学生主动发问意识和质疑精神。其二,重点突破“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项目,将每周四的第8节课固定为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课;每月开展一项创新教育主题讲座;每期组织学生外出进行一次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以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科技节,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创新教育文化氛围。
五是构建适合推广的普通高中创新教育特色教学资源。根据校情特点,在导学案设计、问题串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作业布置等方面,开发适应一般学生的创新教育特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以及智能评教评学等,为教师提供“备、教、批、辅、考”的全场景教学应用服务;运用大数据资源库分析功能,推广个性化作业布置;推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雅礼书院中学也迎来建校100周年。百年办学史和30年的创新教育实践史,彰显了学校每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学校始终将创新教育融入国家人才需要和时代潮流,相信面向科技创新越发重要的未来,雅礼书院中学必定会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郑景芳 谭江平)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