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坡:民族团结花正艳
每到春季,广西那坡的边境线上,木棉花都开得灿烂,引得游人们驻足观赏。如今,当地还绽放出一种更灿烂和吸引人的花朵——民族团结教育之花。
2017年秋季学期起,那坡县在百省乡中心小学设立边境少数民族励志班(以下简称励志班),由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对居住在当地边境的苗、瑶、彝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补助,有效解决了他们上学难、辍学率高等问题。
不让少数民族同胞子女掉队
励志班学生吴秀美是一名苗族女孩,家住那坡县百省乡那孟村芭蕉屯,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边境村屯,距离中越边界线不足一公里。2016年时,吴秀美在屯里的教学点上一年级,因为父亲去世早、家庭贫困等原因,母亲流露出念完小学就让小秀美辍学的想法。
那时,当地与吴秀美家庭情况相似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有不少。那坡与越南接壤,境内边境线长达207公里,边境一带的高山上居住着苗、瑶、彝等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受困于地理环境,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4.2%,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达2.5%。
教育扶贫,如何让边界线上的少数民族同胞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那坡县委、县政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17年,那坡县制定出台了边境苗、瑶、彝少数民族励志班办学试点工作方案。2017年9月,那坡县百省乡中心小学边境少数民族励志班顺利开班,首期学生就有507人,当年该县本级财政拨付经费147.87万元,主要用于励志班学生的早餐补助、交通补助,帮助这些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以及学校针对励志班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购买所需的器材等。
“每学期能享受1000多元的学习、生活和交通补助,妈妈打消了让我辍学的念头,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让我倍感温暖。”吴秀美说。今年她已在励志班上六年级,即将小学毕业,迎接她的将是新的未来。
给励志班学生最好的教育
“学校遵循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手经办了第一届励志班的那坡县百省乡中心小学原校长黄丽宇说。
黄丽宇介绍,为了做好励志班的教育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民族文化”这一中心,在励志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推行“一班一品”,并邀请民间艺人到校协助开展民族乐器、民族舞蹈、唱山歌等教学活动。
为了加强带班教师配备,学校还多次组织励志班教师集中学习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和自学考试,不断提高励志班带班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目前,百省乡中心小学在励志班分别设立民族乐器班3个,民族舞蹈班4个,书法、体育、棋艺班各1个。
“带励志班,需要特别有爱心、耐心和策略。”励志班班主任吴东告诉记者。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钻研有效适用的教学方法,探索开展普通话教学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双语式教学”,让学生听得懂、易接受,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不丢失本民族语言。
用心浇开教育之花
励志班学生吴小蝶,过去在村完小就读,每学期语文期末测评成绩仅达到及格等级,来到励志班的第一个学期,语文期末测评成绩就提高到了优秀等级……励志班的老师们普遍反馈,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励志班就读后,学习成绩不仅赶上来了,还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作息习惯。
“作为励志班的一名学生,我感到无比幸福与快乐。我们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是党和政府给予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目前在励志班读五年级的罗欣怡说。
据那坡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励志班自2017年9月创办以来,已连续开设5届,共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2097人,该县本级财政共计拨付专项经费326.12万元。
“励志班切实减轻了边境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负担,提高了边境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国家认同度。”那坡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文海认为,设立励志班对建设边疆、巩固边疆和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自创办励志班以来,那坡县边境一线少数民族适龄少年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大幅提高,近两年均达到100%,顺利实现“双百”目标。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