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08  阅读:次   |
42.9K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夏林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达成的高度共识,并写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之中,到2025年,北京市乡村振兴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意味着每一所大京郊的乡村学校都将在融入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目标已明确,任重而道远。

  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乡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的大工程大投入,北京乡村学校在硬件条件上已经实现了基本均衡,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制度设计,确保乡村学校留住了一批好老师。虽然房子好了,老师有了,但乡村学校的内涵发展还没有达到优质水平,尚不能满足乡村地区老百姓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巨大挑战。我们认为,在迈向2035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乡村学校不能缺位;在乡村振兴计划中,乡村教育也不能缺位。基于“两个不缺位”的认识,我们欣喜地看到密云区不老屯中学在李希贵校长引领下的可贵实践。这所学校在不更换校长、不调派教师、不进行大投入改造的前提下,通过嫁接北京十一学校的成功基因,找到了乡村学校育人模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即通过重构治理体系,给组织装上发动机;重构课程体系,帮学生激发内驱力;重构战略体系,让学校拥有持续优质的能力。仅仅半年时间,我们就从师生的眼睛里看到了光芒,从学校的状态中看到了希望,这条育人模式转型之路,为中国2035教育现代化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变革样本。

  不老屯中学成功的实践案例告诉我们,振兴乡村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培育一批像李希贵校长那样的有情怀、有担当、有远见的中小学校长。我们要更自觉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意义,把中小学校长、书记作为基础教育战线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任务,坚持层层“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三年前我们决定让李希贵校长用领航班的方式培育一批未来校长。不老屯中学变革的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是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长、书记队伍建设的好路子。

  不老屯中学成功的实践案例告诉我们,振兴乡村教育,需要我们用综合改革的办法迅速补上乡村中小学相对薄弱这块短板。市委确定“十四五”北京市要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水平基础教育现代化,关键就是看乡村中小学的发展,解决好城乡不平衡、育人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不老屯中学,包括同样在李希贵校长引领下发展势头良好的怀柔区九渡河小学,这些学校在当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都成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这种探索给我们拓宽了思路、提供了经验,甚至可以说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课。解决复杂问题、难点问题决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根本上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学校不是孤立的,学校是需要支持的,改革中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条件保障,才能让学校的变革更顺畅、更见成效。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这根神经末梢强劲了,那么整个教育的生命肌体就会更健康,更加可持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得以保障。为此,我们还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