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需要在阳光下进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11  阅读:次   |
42.9K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其中明确提到:为全市所有初中学生提供在线辅导服务。这种辅导计划将完全由政府主导,对辅导教师、内容、时长、形式、监管、效果、资源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将学科类课外辅导纳入政府教育管辖范畴,对在线辅导的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重点监督教师和学生在线辅导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辅导行为。

  这一举措是政府对普遍存在的学科辅导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教育系统的主动作为,对于有效引导学科辅导需求,避免学科辅导从公开走向地下、从机构走入家庭等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双减”让学校重回教育主阵地,北京市开放线上辅导连同课后服务一起,将满足学生的答疑辅导刚需。政府侧重提供基本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个性化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从当前教育情况来看,课后辅导仍然是刚需。这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效果和能力的差异有关,也与课堂教学上教师有时候只能照顾大多数、很难满足个别化学习需求等相关,课外学科辅导仍然是部分学生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双减”政策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严格落实,但落实“双减”不能以牺牲学习质量为代价,必须以规范化的在线辅导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不降低。

  义务教育课外辅导要疏堵并重。政府提供在线辅导计划项目,保障经济困难和学业弱势群体教育需求,有助于消除因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对低收入家庭学生无疑是一种“福利”。这种针对初中学生的学科辅导计划,不仅能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外辅导服务的公益性。

  尽管知识学习和巩固需要在课后进行,但我们仍然不鼓励全体学生都参加在线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为优质学习资源不足的学生提供的。课后学习时间应该是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独立生活,更需要参与亲子沟通、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学生需要在课后学习应用中完成从知识学习到形成能力的转换,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学习、主动探究等方式,深刻认识、掌握和应用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政府主导在线辅导绝不是对应试教育压力的妥协。要避免过去校外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大量重复练习、机械试题训练等问题,要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后辅导一定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在线辅导要助力学生将课内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应该看到,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与课程标准要求过高、学科教材内容过多、考试测评过于频繁、教师讲解不够透彻、教学方法不好等有关,导致学生课上不能完全听懂,使学生在复习、作业、考试等方面感到困难和障碍,加重了负担。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办法是改善教材、提高教师水平。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后辅导,不仅能够强化对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能够通过辅导教师的及时帮助来弥补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解决在课堂中遗留的一些难点问题。从这方面来看,通过课后辅导可以使学生树立更强的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成绩,对中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政府提供在线辅导,还是一项探索中的新兴事物,其质量与效果还有待于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涉及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也涉及家校社协同育人边界的清晰性。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需要智慧,更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作者吴颖惠 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