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双减”政策拍手叫好
新的开学季,“双减”政策犹如一记响鼓重锤,敲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好环境。新学期,曾经遍地开花的培训班补习班偃旗息鼓,“疯狂补课”的现象已经降温,公园里重现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足迹,校园生活也焕然一新。增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间,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课后服务……这些积极的变化,是“双减”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
“双减”减的是学生“串台赶场”,换来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此次政策之前,不少同学周末两天从早到晚都排满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课,休息时间被蚕食。“双减”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这保证了学生的睡眠时间,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双减”减的是学生负担,换来的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本次“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一系列举措减轻了家庭在教育投资上的负担,使校外培训真正回归公益。“双减”还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这既解决了部分家长接孩子放学的实际困难,又有利于学生对课上知识的巩固。
“双减”减的是家长“起跑线”焦虑,换来的是亲子携手长跑前行。近年来,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成长规律,将早教的概念歪曲,争相让孩子到校外机构超前学习。家长之间的相互攀比,扰乱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双减”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这项规定保护了学龄前儿童,也减轻了家长的“起跑线”焦虑,让教育方法和观念更加科学。
“双减”减的是刻板“小课堂”,换来的是社会大课堂。同学们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质下降。没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就难以了解世界、了解社会,就会缺乏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思维。“双减”改变了以往刻板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了急于求成的教育态度。只有学生们睡眠更充足、运动更充分、身心更健康、生活更自主、学习更愉悦,素质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
(作者刘逸轩系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三年级7班学生)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