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7万中外学生共同见证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26  阅读:次   |
42.9K

  “这是我自己画的鼻烟壶,鼻烟壶上画的是北京大学的博雅塔。”12月19日晚,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盛典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这场持续了8个月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展示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活动现场,来自新加坡的北京大学留学生陈瑞敏正兴致勃勃地讲述多年前自己因为一个鼻烟壶而爱上中国文化的故事。

  中国文化,世界传播。今年4月,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主办的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正式启动,邀请中外青少年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

  唐诗宋词、中国武术、抗疫故事、航天精神……17万名青少年,17万个“中国故事”,向世界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让世界体会中国深厚底蕴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4月12日,在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启动仪式上,西安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小学生缓缓吟唱着这首《古诗里的春天》。

  北京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的许墁悦选择了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为一个祖籍南京、生活在北京的“异乡人”,她对诗中的感情深有感触。

  如何翻译才能准确传递王维当时的思乡之情?如何选择停顿和语气才能让这首诗被其他国家、其他文化的人所接受?如何着装才能将更多人带入诗词的意境?

  在父母的帮助下,许墁悦查阅了多个翻译版本,对比了中外不同译者的选词和理解。“这个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中国诗词的美妙。”许墁悦说。

  第一次体验中英两种语言的对比,第一次体会中外文化的碰撞,第一次思考古今时代的差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给他们创造了很多“第一次”。

  在才艺展示环节,来自广州的王祉嫣用琴弦演奏出中华韶音;来自深圳的许心姚一边书写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一边用英语解读每种动物的寓意;来自黑龙江的赵美伊在“盛唐乐师”的伴奏下,现场展示书法作品;来自济南的董齐子墨扮成老生,唱起了京剧《淮河营》……学生们发挥奇思妙想,从视觉、听觉甚至“味觉”上,展示中国文明。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一并前行。我希望能向世界讲述当代的中国精神,让世界对我们有新的认识。”福建晋江市华侨中学初一学生庄语萱道出了学生们的心声。

  带世界感受中国博大精神

  从航天成就到抗疫成果、从中国女排到家乡英模、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精神,学生们用流利的表达、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观点,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点评专家们赞不绝口。

  初中组学生原宇航的演讲围绕“伟大的中国精神”展开,从中国的航天成就到抗疫成果,深情讲述了一名中国学生的使命担当;高中组学生郭浩莹在演讲中结合东京奥运会和抗疫时事,诠释了永不放弃、团结一致的中国精神;大学组学生马爽以顽强的中国女排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人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宝贵传承。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形象大使,同时也是两届活动点评专家的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见证了两年来参与者们的变化和成长。“今年的活动,不仅报名人数较去年大幅增加,同学们的才艺也更加丰富。”其中令他最为感动的,是学生们讲述中国故事的热情。

  潘维廉认为,中国的青少年要想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不仅要了解中国,还要了解世界,“将讲述的中国故事个性化,故事就会更加打动人,让外国听众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消除西方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

  在活动盛典现场,记者见到了大学生组的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励澄。作为一名国家电网职工的子弟,陈励澄亲眼见证了中国电网的建设奇迹,亲身感受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他的故事就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和父亲的工作。“我想通过自己的中国故事,来触动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陈励澄说。

  “希望大家能够成为学贯中西的全球公民,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成为真正拥有全球胜任力的一代。”本届活动点评专家之一何勇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元文化

  “来中国之前,我是从功夫电影里了解中国的。印象里,中国古老而神秘。来到中国以后,我才认识了真实的中国。”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沙力,4年前如愿来到中国学习。在这里,他不仅圆了自己的“武术梦”,还成为了一名“中国通”。在学习之余,他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编成歌曲、拍成视频,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对于沙力来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像是为他量身打造——中国诗词、中国武术与说唱音乐的融合创新,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你最喜爱的中国经典著作是哪一部?”

  “如果来你家做客的朋友不喜欢中国茶,你会怎么办?”

  每一位留学生,都可能面对点评专家的随机提问。

  从《西游记》到《红楼梦》,从讲解茶道到分析曲艺,留学生们的回答也给点评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中国文化,他们不是单纯地喜爱、模仿,而是主动地融合、创新。

  最终,20位留学生通过诵读关、表述关、才艺关层层考验,进入到最后的环节。这20位留学生来自19个国家,他们身上不同的原生文化,赋予了中国故事更加强大的穿透力与说服力。

  迪伦·沃克是位土生土长的美国小伙,但他的中文却说得字正腔圆,这是因为汉语是他的童子功。5岁那年,沃克在华裔邻居家读到一本中文儿童书,这让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起了汉语。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沃克考进了北京语言大学,开始了在中国的留学生活。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留学生的加入,使中国故事增加了新视角,具有了新的内涵,一定能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这也是本届活动增加留学生组的意义所在。”本次活动点评专家之一赵杨在接受采访时说。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