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根深叶茂展新姿 潜心育人再启航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11  阅读:次   |
42.9K

  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坐落于文在桥畔的常州市第二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常州市教育部门直属公办高中,最早可追溯到创建于唐肃宗至德年间的常州府学。学校始终坚持“文化立校、人文树人”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学是中心、教师是关键”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人中君子,国之栋梁”的培养目标,倾心打造“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中进高出”的办学特色,致力于打造文化传统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示范作用显著、享誉省内外的一流名校。

  紧抓机遇确立发展目标

  走进常州市第二中学的校园,古木参天,碑亭矗立,大成门、明伦堂等主体建筑将园林风格的校园映衬得更加典雅古朴,古碑廊、荣赐亭、进贤坊等府学十八景彰显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传统的厚重与现代文明的热烈在这里和谐融合。

  为争创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学校抓住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契机,更新教育理念,创建人文品牌;汲取儒学精华,打造书香校园;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校本教研;丰富社会实践,践行道德体验;优化校园环境,提炼校园精神,通过多种积极举措打造文理课程基地。

  在此基础上,为了以优秀的文化品格引领学生的人格发展,学校启动了“四大工程”,即形成一个活动特色鲜明、文化富有内涵的党建品牌,构建一个富有府学特色、素质教育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教育水平一流、成果业绩突出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综合素养优异、关键能力出众的君子栋梁,使这所历史名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全面提升,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肯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体育和艺术教育屡创佳绩,依托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府学文化课程基地和理科“创想”实验课程基地,一批批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

  “三诚三肃”聚焦美好愿景

  常州市第二中学以经典党建活动为基石,将校训“诚肃”融入党建,实现学校党建活动品牌化建设、内涵化发展、特色化提升的美好愿景。

  一方面,学校彰显府学文化底蕴,通过“三微一课”党建品牌活动,丰富党建内容形式,创新主题,融入“三诚三肃”特色理念。“三诚”指态度,即对党忠诚、对教育热诚、对人真诚;“三肃”指作风建设,即严肃党风党纪、端肃师德师风、敦肃教风学风。

  另一方面,学校从“微”入手,一是以“读书微讲坛”敦肃教风学风,强化基层党员学习机制,推动高质量党建品牌再上新台阶;二是以“革命微体验”红色体验端肃师德师风,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上海一大会址”等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缅怀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全体党员更深刻地体会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三是以“志愿微公益”党建品牌活动提升教育热情,让“有专长、乐服务”的党员在专业发展、社团建设、文化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专长,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党委打造“讲党课”党建品牌,发挥学校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提升学校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参与度。

  赋能课堂提高核心素养

  为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水平,常州市第二中学深化课程基地建设,改革课程评价制度,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推进理科“创想”实验课程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文化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学校促进多学科的国家基础课程整合,推进超学科的专题学习课程,如智能机器人课程,并开发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课程,如环境教育课程,转变课程实施方式,凸显“纵”“横”结合,即纵向课堂教学的分科学习+横向的实际场景主题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开展学习。

  在优生培育方面,学校以课程促进学生内驱力的主动成长,将学科与生活连接,促进学校生活社会化,帮助学生将天赋、潜能转化为成长优势和发展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赋能课堂方面,学校努力打造“5E”赋能课堂,“5E”即E-Learning(数字化学习)、Emotion(情感)、Encouragement(激发)、Exploration(探索)、Expression(表达),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积极探索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2021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家校(园)共育第三批数字化项目试验区、试点校(园)”。

  着眼于提高核心素养的目标,学校扎实推动“双减双赢”,努力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培养模式、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合适、更科学和更人性化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

  借助“333”加快教师成长

  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课程实现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常州市第二中学依托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府学文化课程基地和理科“创想”实验课程基地)、常州市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点项目——领航教师培养工程,以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成”目标为抓手,有序推进教师的培养工程,借助“333”(即3个抓手、3个载体、3个维度),促进初级教师主动“成长”、中级教师逐渐“成熟”、高级教师走向“成功”,实现专业成长的“生命自觉”。

  在“3个抓手”方面,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同台竞技、论文写作分享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要求每名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必须完成开设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或项目的任务,促进教师专业科研能力发展。

  在“3个载体”方面,学校依托“进贤营”“工作坊”“共同体”,通过举办师德讲座、教育沙龙、“进贤之声”和“师说新语”等活动,以及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给予精准指导,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在“3个维度”方面,学校通过评选“校五级梯队”“校优秀师徒”“校先进教研组、优秀备课组”“校教科研先进教师”以及表彰在论文、课题、项目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弘扬“求变、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发共同成长的意识,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

  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三全育人”模式为建设“大成·精进”好教师团队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教师队伍专业过硬、结构合理,50%以上为中学高级教师。在以龙城十佳校长和常州市特级校长为首的校长引领下,学校现有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师德模范、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常州市拥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3年来,学校有20名教师获江苏省基本功、评优课等大赛一等奖,111人次在市基本功、评优课等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学校“大成·精进”好教师团队荣获“2021年常州市重点培育‘四有’好老师团队”称号。

  “府学文化”激发“奋进”动力

  府学是我国古代府级官办教育机构,依托常州府学而建的常州市第二中学所倡导的府学文化,不是对旧式府学教育模式的复制,而是对儒家教育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其内涵可概括为“文德礼艺”四方面,即“博学于文,修身以德,约之以礼,游之于艺”。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府学文化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利用课程的筛选功能传承优秀的府学文化,实现利用教育的手段保护与传承日渐式微的府学文脉。

  学校通过以“大成门”“进贤坊”“荣赐亭”等为中心的古建筑区多维度打造府学文化场景,积极整合校外资源,以府学文化与儒学研究为载体,举办和参与府学论坛、孔子文化研究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展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依托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大成文化涵育奋进品格的实践工程”,学校成立了“奋进青年指导中心”,包括“依仁·心理指导中心”“据德·生活指导中心”“游艺·学业指导中心”“志道·生涯指导中心”,立足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并通过儒家文化寻根行、进学仪式、“府学校园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打造班主任领航团队、培育青年班主任后备团队、发掘家长力量合力团队的基础上,学校不断创新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创新评价内容、拓展评价方式、展示评价结果,引导“奋进”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培养“奋进”品格。学校学生获得“2020年江苏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常州市第二中学立足教育发展形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多元分层学习,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学校连续10余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先后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多项殊荣。近年来,常州市第二中学参与各类竞赛的学生比例达35%,有354人次在国家、省级、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已经成为地方教育的一张名片。(邓勤 张珩)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