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教育有好“礼” ——长沙市天心区创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长沙市天心区着重解决“礼仪教育缺乏指导、实效不佳”的问题,从区域层面,立足“礼”育,深抓“礼”课题、深入“礼”课堂、深践“礼”行为,创新德育工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礼’育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心区创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探索100例,是全省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入选的27个案例之一,典型经验做法在2021年湖南省政府部门重点工作大督查中被给予表扬通报。
立足本土文化,挖掘“礼”育底蕴
在长沙六大城区里,天心区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素有“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之称。天心阁,是屈贾文化的纪念地,贾谊故居、白沙古井、太平老街等文化地标云集于此。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涌现出耀眼的国学标志,赋予了天心教育人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责任。
“传统的国学素养会从学生们的言行上呈现出来,教师们深有体会,当前学生在习惯养成阶段的礼仪素养还需要不断加强。知礼、懂礼、行礼应该成为每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天心区教育部门领导说。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将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文明创建工作和德育工作虽然有着成熟的体系,但更迫切需要在学校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落地生根的有力抓手。于是我们将创新的目光投向传统的‘礼’文化。”
由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天心区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亟须将传统“礼”文化教育深度融入到现代德育工作中。
说到“礼”文化,天心区可以从本土文化中直接找到思想资源。800多年前,张栻与朱熹曾在岳麓书院与天心区城南书院进行了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朱熹是先秦以来,继承和改良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天心教育系统的“礼”育不是单纯的现代礼仪教育,也不是简单地对传统“礼”文化的复古,而是立足现代人文风貌,从传统“礼”文化深处寻找文明教育生机,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接驳点,形成一个从思想到文化再到行为的完整体系。
翻开天心区自编的《知书达礼》读本,第一章节《家庭之礼》即提到“进出门,打招呼”,天心区礼仪教师姜曼舒并没有把这一句当作机械的动作教条来讲解,而是对学生讲起了故事:“晚餐时,张小伟一直没露面,他爸爸以为他没有回家,就出去找他,后来他妈妈发现张小伟早就已经回来,只是躺在床上睡着了。”姜曼舒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学生:外出时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以免家人担心;回到家后,也应该先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
随着天心区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的大力推动,脱胎于传统、融合于现代的“礼”育创新在天心区中小学校随处可见。长郡文庙坪小学开设“三字经”“中华孝道故事”等课程和孝道专题活动。中南大学二附小开展“礼”育溯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中华传统节日里的“礼”育内容,并通过微信推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礼”的兴趣。
着眼系统规划,完善“礼”育体系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从‘礼’育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师资培育、学生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入手,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未成年人礼仪教育工作体系。”天心区教育部门领导说。
“十三五”期间,天心区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区礼仪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选取10所中小学进行礼仪教育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实践研究等流程,最终形成“新时代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并被成功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1年又被立项为湖南省宣传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调研重点课题。依托课题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打造“礼”育的区域推广机制。
基于课题理论研究,天心区以“礼”育教材开发和课堂研发为核心,将“礼”育推向教学一线场景。按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关要求,结合本土实际,由区政府部门分管领导和宣传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顾问,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编写文明礼仪读本《知书达礼》。截至目前,该读本已免费发放8.5万余册,惠及全区中小学生。
翻开《知书达礼》读本,从场景引入、礼仪探究到案例展示、情景再现,编排体例科学严谨。尽管读本融入故事、漫画等形式,力求寓礼于理,深入浅出,生动而不说教,但为了方便在教学情境中推动“礼”育入脑入心,由区教育部门统筹,全区70余所中小学校共同开发了《知书达礼》章节内容配套的微课。
微课以读本章节内容对礼仪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由教师、学生和家长模拟相应场景,通过表演和旁白解读,让学生直观礼仪要求。通过各校互评、专家点评等方式,选取在全区学校反响良好的微课作品作为读本配套范例,在全区推广。截至目前,全区已筛选确定64节微课,涵盖个人、家庭、校园之礼等8个系列,形成了“礼仪课本+礼仪课堂”一体化教学体系。例如,北塘小学组织3名省课题组教师录制了礼仪微课“与长辈说话恭谦有礼”“进餐礼仪知多少”“礼让,让道路变通畅”等。
打造科学深入的课程体系的同时,天心区重视打造一支覆盖全区各学校的专业“礼”育教师队伍。每年由区财政部门保障礼仪教学研究与培训学习专项经费,聘请省礼仪教育知名专家,开展教师礼仪教育专题培训。以课堂竞赛为轴心推动礼仪微课堂区域研讨,推出14节中小学礼仪精品课,确保礼仪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融入校园文化,打造“礼”育特色
在“礼”育的落地推行中,各学校在遵循天心区统一部署和要求的前提下,立足自身校园文化,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礼”育体系,共同促成天心区“礼”育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
从校园文化的顶层内涵入手,与“礼”育要求相融合。仰天湖小学围绕“轻轻说、静静听、慢慢走、微微笑”4个礼仪主题,从设计礼仪特色卡通娃娃入手,帮助学生遵守学校礼仪,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礼仪娃娃的提示,规范自己的言行,人人都明礼、守礼,个个争做仰小礼仪娃。仰天湖中建小学弘扬君子文化,通过大门竖立“健美力行”“君子之风”观景石、开展“君子训练营”等,力争将学生培养为“身心健美、德才兼修、有个性有特长的新时代君子”。
校园文化空间的设计和打造,是营造“礼”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桂花坪小学统一部署“礼”育,系统开发DC课程,将校园文化整体方案拆分为小项目,由各班级按学校设计思路申报,确保师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校园“礼”文化更新常态化进行。明德天心中学以“德”文化为指引,在每层楼建立一个半封闭式书吧,涵盖“明德至善”“厚德载物”“正德正心”等主题,让学生在独特的“德”主题校园文化中,丰富阅读体验。
有的学校将国学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和“礼”育实践中。先锋小学在市级课题“小学国学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基础之上,一至六年级全员开设国学特色校本课程,如一、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年级学习《论语》,四年级学习《大学》《中庸》等。梨塘小学引进省内纸艺大师,创办了“纸艺”美术特色基地,开设纸艺课程,学生制作了近800个“敬礼的小人”纸艺模型,将优秀礼仪融入作品。
在区、校的紧密指导、互动下,全区各校将“礼”育深刻融入到校园文化的系统建设中,既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又使得“礼”育扎根校园文化,获得持久而鲜活的生命力。
鼓励教学创新,涌现“礼”育品牌
在科学规划和系统部署下,“礼”育在全区各学校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中最终落地。各学校你追我赶创新实践,“礼”育特色做法异彩纷呈。
“礼”育的长期开展,离不开具有个性化特色的“礼”育品牌的持续支撑。在仰天湖小学,学生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打卡台前,让学生志愿者在“21天打卡计划”表上盖一个章,打卡的内容包括一个月21天(在校时间)成功打卡,就可以从班主任那里获得“优秀童书优先阅读权”等奖励,以此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西湖小学推出“小浪花快乐银行”创意项目,让学生投入到储存“课堂”“尊师”“交往”等六大“礼”育“快乐币”中。将强制性管理制度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和挑战的游戏活动规则。
“礼”育行为礼仪,离不开学校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小而美的礼仪规范创新。湘府英才小学从说话入手,开展“音量教育”,以学生喜爱的学校经典形象“叶宝宝”为基础,设计出“叶宝宝音量表”悬挂在教室、走廊等处,通过设置0—4级5个等级的音量,引导学生自觉规范“文明音量”行为。青园小学从就餐入手,结合《知书达礼》关于就餐礼仪的内容,制定餐礼微课,实施“餐礼”劳动体验课程,教育学生从就餐细节做起,规范餐桌言行,摒弃浪费陋习。雅礼外国语学校注重学生的礼仪人格成长,在引导校园交往和沉淀校园记忆方面下功夫,每学期对在校礼仪表现优秀的典型进行表彰,评选出校园十佳礼仪标兵、十佳友好型同窗、十佳美言雅行标兵等,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受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礼”育在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升旗仪式等学校德育的标志性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北塘小学在升旗仪式上每两周开展一次“与礼相遇”宣讲环节,由红领巾礼仪宣讲员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家人、教师或社区叔叔阿姨,宣讲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交礼仪;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发现孩子们文明礼仪的美好瞬间,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平台评选颁发“礼仪章”。青园中信小学在每学期开学时设置礼仪教育周,邀请军队“国旗班”的官兵为全校师生示范升国旗标准动作,让学生从小认真体验国旗下庄严肃穆的礼节仪式。桂井小学将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周确立为行为习惯训练周,全校学生从着装、课前准备、写字姿势、少先队活动等日常行为方面接受规范训练。
“礼”育从课堂到活动,天心区以学校为单位,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将礼仪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中。仰天湖赤岭小学持续开展“微微笑”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在班级中寻找“微笑礼仪小标兵”,奖励小标兵文明礼仪示范岗体验,让优秀文明风采由点及面地影响全体师生。在仰天湖金峰小学,学校“金号角”广播站每天中午准时响起特别节目——“文明点赞台”,这成了全校师生每天非常期待的“校园好声音”。在天鸿小学,每天关注“课堂三礼”文明校园主题绘画活动几乎全员参与,学校将收集的优秀绘画作品陈列于各处展示,备受好评。
在特色纷呈、百花齐放的“礼”育中,“礼”之氛围十分浓厚,各学校的礼仪教育模式渐成系统、日趋成熟,同时也为天心区“礼”育的整体完善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范本。
辐射校园周边,检验“礼”育实效
2020年5月30日,一则题为《长沙6名学生合力扶起马路护栏》的短视频成为媒体热门。视频记录了来自长郡天心实验学校的6名初中生主动扶起倒在路中间的护栏的全过程。
2021年3月30日,一篇题为《最好的回礼:“红领巾”致敬“红马甲”》的文章,一天时间即达到10万+点击量。据文章讲述,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在穿过斑马线后,向着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敬了一个队礼。他就是新天小学六乙班的学生周子庆,他说:“主动向志愿者敬礼,表示对志愿者的尊重。”
这无疑是天心区全力推行“礼”育成效显著的有力例证。而这正得益于“礼”育体系从知识、课堂到生活一以贯之的系统理念。注重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行为道德的提升,不仅是区域层面的宏观规划,而且是各学校“礼”育的最终落脚点。
以小古道巷小学为例,该校仅有7个教学班,共18名教师、290名学生,95%的生源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生活环境各异,部分学生家庭教育较弱,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格外迫切。该校通过课题论证和研讨的形式,形成“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实效导向“礼”育体系。学校自主开发了《“小古星”文明礼仪争章手册》,独创以学期为周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从时间、空间上形成场景全覆盖,对学生行为养成进行全方位敦促和保障。每学期集满3个方面的图章可兑换“小古星”勋章,在每学期一次的“小古星”表彰大会上由校长亲自颁发文明礼仪“小古星”章,并抽取校长合影卡、免作业、换座位卡等神秘大礼。多项举措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礼”文化活动中懂礼、知礼、守礼,以礼传道,感恩践行。
曙光小学是一所城中村学校,6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接受艺术教育的条件受到限制。为此学校专门打造相对低投入、高回报的美术基地作为学校“礼”育特色建设。学校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让学生走进老社区观察街景风貌,走进菜市场感受生活气息,走进美食商铺享受舌尖上的盛宴,创作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画。来自学校的绘画小达人们,在美术教师的带领下,在学校附近创作的一幅长5米宽3米的画作,生动表现了东瓜山市井风貌和美食文化,引导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礼”的传播者,画作迎来了孩子、家长、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奔走相邀观赏。该地某烧烤店铺则慕名而来,申请将此画悬挂于店内,为这家外地游客来长沙必打卡的“网红店”平添“老长沙味道”。
践行“礼”育,从娃娃抓起。雅礼外国语学校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加湖南省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坚持“有时间就做志愿者,符合条件就献血”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文明礼仪少年在培养自我大德大爱大情怀方面的人格追求。湖南省保利幼儿园联合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教师走上街头,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排队礼让”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社会的同时,传递文明出行、排队礼让的理念。幼幼新宇幼儿园,由家长和教师带领小朋友来到岳麓山景区,向游客发放由小朋友自制的文明礼仪海报画,向游客宣传文明出行排队礼让,用童心彰显天心区“礼”育的良好社会形象。
随着全区“礼”育课题研究和校园实践的持续深入,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周边、居住社区、学生家庭等为场域的“礼”育生态正在系统构建,天心区“礼”育的口碑和影响力也逐渐向全社会辐射,迎来社会的赞誉。
“礼”育的深入开展为全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造性地开拓了新局面,涌现出一批区级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到目前为止,天心区已创建一个长沙市“礼仪教育先进单位”、38所省市级文明(标兵)校园,先后有100余名师生被授予各级“最美教师”“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其中沙湖桥小学毕业生张荣景获评2020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天心区推出的“知书达礼”系列课程在湖南教育电视台网络大课堂中播出,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播,群众反响热烈。
“接下来,天心区教育部门将继续秉承‘为天地立心,为未来育人’的核心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深抓‘礼’育,把‘礼’育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项目中,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和评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天心区教育部门领导说。
(桂敏 简丽 梅鲁丹)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