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里的育人温度 ——记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堂数学思政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13  阅读:次   |
42.9K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数学课如何用好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恰逢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穿越时空,伟大的教育家如何指引今天的师生?

  2022年1月6日,华应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以《陶先生教我们学数学》为题,召开了一次数学课程思政研讨会。我来到现场寻找答案。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学生们齐声朗读陶行知的《两件宝》,课堂正式开启。

  “手脑并用”很快在“半条被子”的故事中派上用场。三位女红军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将行军被裁下一半分给老百姓。“同学们,请在电子纸上画出半条被子。”华应龙设计的“比一比,谁最会创造”环节,立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同学给被子画上了五角星,有的同学给分出去的半条被子画上阴影以示区分,还有同学把被子分成大小不同的两份,“因为红军一定会把大的那一半分给老百姓”……华应龙动情地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通过画图和展示讨论,华应龙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都是“一半”。“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成为学生认识分数的方法论。

  从“半条被子”到“二分之一”,思政元素也自然过渡到数学知识。

  “送走半条被子以后,每个红军女战士平均盖了多少被子?”对于初识分数的三年级学生而言,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难点。华应龙紧接着说:“别着急,这个问题有点难。请同学们在电子纸上用水彩笔画一画。”这个巧妙的停顿,让课堂节奏缓了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探究。

  学生在电子纸上勾画,深化了对整体与分数的理解。华应龙还特地找来一条行军被,将被子对折后放在身前,给学生们展示每位红军盖的被子是多么小。“在风吹雨打的长征路上,红军盖的就是这样的被子。”华应龙语重心长地说。

  数学与思政,哪里是元素的简单叠加?从讲故事到画图探究,再到理解与复述,华应龙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党情感。“共产党是一支有爱心的队伍”“共产党很温暖、很伟大”,学生们有感而发。

  作为教师,如何挖掘并用好思政元素?课后我向华应龙求教。

  华应龙说:“源于使命感。”一直以来,“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用数学来教孩子的”是他的教育理念。

  “过去我们讲分数,突出的是平均分几份、取几份,但是很少关注整体,也就是‘把什么分成几份’。”华应龙偶然听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当即就觉得这是个可以融入教学的思政素材。

  从2015年的“九三阅兵”,到2019年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这几年,华应龙磨出了许多堂数学思政课,对于数学思政的理解也逐渐深刻:“我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为此,华应龙并不满足于哪节课获得了“满堂彩”,而是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课堂。

  在《陶先生教我们学数学》的教案上,打印的文本旁穿插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有黑的、红的。纸上特地备注着:“黑笔是2022.1.5下午的”“红笔是2022.1.5晚上的”。

  心里装着学生和课堂,华应龙曾几次在夜里获得灵感,马上起身写下来。

  课堂上,华应龙始终以言行诠释陶行知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他弓着身子与学生交流;在学生互相评价时引导学生“先说说别人的优点”;在学生答错时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修正;总能在恰到好处的地方融入“求真”“求知”的点睛之笔……

  数学思政,数学占几成?思政又占几成?

  “难以量化。”华应龙笑着回答,“育人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如盐入水、润物无声。核心是人,立德树人。”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